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记忆 查看内容

抗战记忆

您现在的位置:  >> 文史资料 >> 抗战记忆

1997年,双目失明的中将万毅被推到人民大会堂,揭开61年前的往事 ... ... ... ...

2021-10-4 08:47| 发布者: 版主2| 查看: 441| 评论: 0|来自: 百度

  1997年10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一场重要的纪念会正在进行。

  当天,大家纪念的是美国女记者海伦·斯诺。

  作为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记者朋友,海伦跟其丈夫埃德加·斯诺,一直受到国人的敬重。1937年,在海伦的帮助和支持下,其丈夫出版了那本《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传了我党的抗日主张。而后,海伦续写的《续西行漫记》也一样备受瞩目。

  1997年,海伦病逝,享年90岁。

  消息传来,中央马上安排举行多场悼念活动。10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这次纪念会,是其中规格最高的。

  此次参会的,除了北京的一些领导外,还包括海伦的侄女谢莉尔女士。谢莉尔从小听着姑姑的故事长大,对中国很友好。同时,她也是海伦·斯诺文学托管会的负责人。

  悼念活动开始前,一位90岁高龄的老将军坐着轮椅,由亲人们推着,匆匆赶到了现场。老将军此时已经双目失明,身体也很不好,但他坚持要来参会。

  会上,身边的亲友向谢莉尔夫人,介绍了万毅在61年前,跟她姑姑海伦在火车上的一次相遇。这时,谢莉尔才知道这位新中国开国中将为何会来参会。原来,眼前这位老将军,就是当年姑姑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位年轻帅气的东北军军官。

  

  1936年10月份,以记者身份来中国采访的海伦,坐着火车准备去北平。

  当时,年仅29岁的万毅,就坐在她的对面。海伦从他的服饰上判断,这位团长应该是张学良的部下,东北军的一员。出于记者的工作习惯,海伦跟万毅谈了起来。

  一个记者,一个东北军军官,这次火车相遇是他们此生唯一一次相见。到达北平后,海伦兴奋地把他们的谈话内容,写成了一篇名为《东北军想打回老家去》的报道文章。

  文章中,海伦没有提到万毅的真名。很显然,她是担心文中的对话会给万毅造成麻烦。毕竟,当时东北军属于国军,而万毅的言辞之犀利,很容易被蒋介石逮到把柄。

  海伦这篇文章发表后,在东北军内部甚至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两个多月后,西安事变爆发。

  此后的多年里,极少有人知道《东北军想打回老家去》一文中,海伦写的到底是哪位军官的言论。而海伦自己,也一直很想知道当年火车上那位军官后来的命运如何。

  西安事变后,海伦听说张学良的很多部下都受到了严惩,更是为万毅的安危担心。她曾多次托人寻觅,却至死都不曾再见到对方。

  因此,1997年的这次纪念会,万毅将军的出现让谢莉尔夫人十分激动。她感叹自己能见到万毅将军,是完成了姑姑生前的心愿。她紧紧地握住万老将军的手,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意。

  一段尘封61年前的往事,就这样被揭开。

  当年29岁的万毅,到底跟海伦说了些什么,给了她那么大的触动?和海伦在火车站匆匆一别后,他又经历了什么,为何会从一个国军军官变成了新中国开国中将?在万毅将军传奇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东北汉子的赤胆。

一:张学良对他说“你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

  万毅比张学良小了6岁,两人都是辽宁人。但与张学良从小优越的生活条件相比,万毅的童年要苦得多。

  万毅出生在辽宁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父亲万宝贵早年读过书,也当过清军骑兵,他极有民族意识,每次跟孩子们提到日本侵略者,都叫他们“日本狗子”。母亲则是个贤惠的主妇,生了5个孩子,其中3个夭折。

  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万毅虽然过得很苦,但也懂事很早。拾粪、赶海、捡柴这些事,他从小就做。父亲看他聪明,费尽心力让他读了3年书。直到家里实在支撑不住了,万毅才进了城,在一个钱庄打起了零工。

  因为踏实肯干,又自习了很多科目,万毅在城里总算能落下脚来。1925年,不满18岁的他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参军。

  当时,万毅跟很多东北年轻人一样,都投靠在张学良麾下的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之所以选这支队伍,就是因为听说张学良有进步思想,重视真正有才之人。

  就在万毅参军3年前,另一个辽宁年轻人也做出了跟他一样的选择,加入了张学良的卫队旅,他就是后来的开国上将吕正操。

  来到张学良的队伍,万毅跟吕正操一样,受到了重用。颇为传奇的是,参军1年后,19岁的万毅参加一场部队里的升职考试,主考官正是吕正操。当时,吕正操已经是张学良最信任的秘书之一。

  吕正操一眼就看出了万毅之才,将他录用为张学良的少尉副官。有了吕大哥跟张学良的关照,1929年,万毅考入了东北讲武堂,开始系统学习军事知识。

  

  大家不要小看这所学校,当年它跟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吕正操将军早年也一样,被张学良送到这所学校读过书。可以说,像吕正操和万毅这种穷人家出身的军官,若是没有张学良的赏识,是无法上正规军校的。就这件事来说,张学良是该被记上一功的。

  一年后,万毅顺利毕业。那一届的东北讲武堂共有2000多名学员,他的成绩排在第一。当时坊间都说“张学良的一个副官怎么也这么牛”,这话传到张学良耳朵里,他高兴极了。随后,他亲自给万毅颁发了毕业奖品:一块怀表、一把指挥刀。

  身边出了这样一个人才,张学良自然要以“最快”的速度提拨他。

  到1936年1月,刚满29岁的万毅已经当上了团长。有一次,张学良见到他时,还特意对他说:“你可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了……”

  是金子自然会发光,但在当时来说,这块“金子”也没少惹麻烦。万毅当上团长后没多久,就让张学良被蒋介石训了一次。

  那次,蒋介石对张学良说:“你们有个团长很反动,打政训员!”张学良一听就猜到了肯定是万毅,因为惜才,他当场保下了万毅,对蒋介石说:“委员长,交给我办吧!”

  万毅做为一个东北军里的小团长,怎么会被蒋介石注意到呢?这事,还得从数日前的一次打架说起。

  那天是“九一八”纪念日,万毅带着团里的兄弟们参加了游行活动。他跟队友们贴抗日宣传语,并一路高唱抗日救亡歌,讲到激动处,他还大声指责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完全无稽之谈。

  事实上,早在5年前的918当日,还是军中一员小将的万毅就没想通,为何不能抵抗?此次万毅当街痛批蒋介石的行为,很快就引来国民党中顽固派的注意。

  一位少校政训员认为,这是一个到蒋介石面前告状的机会,便上前去扯墙上的抗日标语,想作为证据。这一举动被万毅发现了,他赶紧上去理论。两人在争吵过程中,万毅忍不住动手打了对方一耳光。就这样,团长打政训员的事就传开了。

  蒋介石听了这事的前因后果后,当然要发难。不过,张学良既然都开口说他会处理,蒋介石也就没法为了一个团长和他闹得不愉快。此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但经这件事后,万毅算是被蒋介石记了一笔。

二:万毅在火车上巧遇海伦

  很显然,张学良之所以会保下万毅,根本原因在于他说出了张学良当时正想说的话。所以事发后,万毅仍然受到了张学良的重用。

  1936年10月5日,就在西安事变前两个月,万毅受派去西北验冬季军服。当天,他坐的是一节二等车厢,车厢里还有不少东北军士兵及平民。

  而坐在他对面的,是一男一女。男的是个中国小伙,名叫张兆麟,燕京的一名进步青年。女的就是海伦,她跟万毅同年,都是29岁。

  作为一名记者,海伦当时的处境很艰难。她到中国的本意是去陕北苏区采访红军领导,国民党处处阻挠,让她迟迟无法到达目的地,只能留在西安再想办法。

  

  在此期间,她曾直接采访张学良。张将军对她坦露了心里话,称自己希望蒋介石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后,海伦便根据张学良的想法,写了一篇名为《宁可要红军,不要日本人,中国将军要团结》的文章。文中提的“中国将军”,指的正是张学良。

  当时这篇报道在国内已经发出来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因此,海伦也就被国军紧紧地“防着”。当她提出要把文章发至国外,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看到时,西安当局却拒绝了她的要求。

  但海伦并没有被反动派吓到,她想到北平有一个英美通讯社,那里可以发,便匆匆坐上火车,准备赶到北平。

  在得知万毅是东北军的一个团长后,海伦跟他聊了起来,一旁坐着的张兆麟则担任起翻译。

  期间,万毅把自己憋了很久的话,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他一开口就对海伦说了这样一段话:

  别为中国的未来担心,它大有希望。东北军的士兵和下级军官抗日热情很高,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而提到蒋介石,万毅也毫不顾及地表示:

  如果蒋介石继续和日本人妥协,不接受东北军向他提出的要求,那么,我们就要和一切愿意立即抗日的力量联合,打回老家去!

  当时车上,上上下下那么多老百姓,听到万毅的话无不叫好。至于其中混杂的特务,万毅根本没放在眼里。

  海伦后来曾在回忆中这样说:“和他的谈话,是我在中国最重要的经历之一!”这次谈话的报道,海伦把它整理好后,发表在了《中国呼声》杂志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三:周恩来说:如果能发展就发展他

  与海伦在火车站一别两个月后,1936年12月12日当晚,万毅就收到上峰的命令:率部强行军,去保护少帅张学良。

  见到万毅,张学良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扣押蒋委员长是为了争取抗日,不是为了争地盘,也不是为了争权。调你们来,是准备对付中央军不久可能发动的进攻。

  多年后,万毅仍记得少帅说这话时,眼神中那股坚毅和大义凛然。而后万毅告诉张学良,自己部下士气很高,随时能跟日本人决一死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再也没能回来。

  此后不久,早就被蒋介石记过一笔的万毅,跟东北军中的主战派将领一样,受到了监禁和审查。前前后后,他失去人身自由的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

  直到1937年7月份,卢沟桥事件爆发,万毅才得以重上战场,当了个上校团长,后驻守连云港,多次击溃日军进攻。

  对于万毅这样能打又有血性的将领,蒋介石看不上,自有其他人懂得欣赏,此人正是周恩来。

  周总理早就注意到万毅是个人才。于是,在1938年3月,他特意派出了地下党骨干张文海和谷牧二人,前往东北军。周总理叮嘱他们:“你们去看看万毅,如果能发展就发展他”。

  

  不得不说,周总理此举确实是高明。当时万毅在东北军里很有威望,要想在那里发展咱们自己的力量,万毅是一个极好的突破口。

  周恩来料想的果然没错,当化名后的张文海和谷牧找到万毅时,他陷入了深思。几天后,万毅下了决定,对张、谷二人说:“如果组织上觉得我够格,我愿意加入共产党”!

  就这样,万毅正式加入我党,成为我军在东北军里的一名秘密党员。就在他入党数月前,他的老大哥吕正操也做出了跟他一样的选择。

  万毅入党后,便开始帮助我党在东北军发展地下党员,并率部与日军正面交锋。期间,他多次与新四军配合,打出了赫赫威名。

  万毅的名气越来越大,蒋介石也越来越容不下他。早前,他一直想抓万毅“通共”的证据,却始终没有找到。直到1940年,蒋介石才找到了一极好的理由。

  当时,万毅听说自己的上级57师师长缪澄流要卖国,要与日本人签定一个“互不侵犯、 共同防共”的协议。

  万毅当时只是57军的一个中层将领,平时缪澄流打压他,他能沉得住气,但卖国他无法容忍。于是,他找到了时任111师的常恩多将军商量。常将军也是东北军里的主战派,跟万毅早就相识,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

  随后,万毅跟常将军一起,策划实施了锄奸计划。果不其然,他们在缪澄流身边发现了日军间谍,搜出了他卖国的证据。缪澄流在情急之下,匆匆逃离。

  此事过后,常恩多将军跟万毅一起向全国发出通电,要求大家积极抗日。这件事,显然让蒋介石颜面扫地。他气极了,马上派人来调查。

  

  1941年2月,万毅被逮捕,理由是他部下有人是中共地下党。

  放着汉奸不管,却逮捕锄奸人,这就是反动派的行径。在此期间,万毅一共被关押了十几个月。1942年,蒋介石电令鲁苏战区司令于学忠将军:万毅通敌叛国,应予就地秘密处决

  蒋介石原以为这次再要求处置万毅,不会是什么难事,毕竟现在被幽禁的张学良也保不住他了。但他没料到,于学忠将军也是一个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他接到老蒋的秘电后,直言:“俺当兵20余年,还没干过这种缺德事”。

  为了能保万毅一命,于学忠将军想了个好办法,他表面上答应处置对方,事实上又走了一条拖延时间的路:用军法来审判万毅。

  既然是军法审判,就肯定有一系列流程要走,这场审判一直拖到夏天才进行。为了将万毅置之死地,蒋介石特派军法副分监李文元来审。

  当时这场审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35岁的万毅内心一点不虚,呵斥李文元等人是血口喷人,他直言:

  我万毅蒙张汉卿将军一手栽培,方成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东北军军官……我自觉无愧于东北父老乡亲,无愧于国家民族……

  在讲述自己的抗日过往时,他历数了从军十几年来打过的仗。这些事,蒋介石等人可能不记得,但老百姓记得。当地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日本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毅)”。

  这场辩论,万毅的发言让反动派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赶紧休庭,继续关押万毅,再作打算。

  万毅太了解反动派了,他断定敌人恼羞成怒下必然会对自己下毒手,他只有一条活路:越狱。

  当时,反动派把万毅关押在一处农家小院里,派了哨兵把守。万毅细细观察后发现,农院高高的围墙外就是一片玉米地,只要能想办法躲过哨兵的监视,翻墙而出,他就有把握活下来。

  说干就干!为了麻痹哨兵,万毅白天频频上厕所,佯装自己吃坏了肚子。最开始,哨兵还要跟着他一同进厕所。后来经过几次后,也就放松了警惕,不再跟进去了。

  这天半夜,万毅又跟哨兵说要上厕所,对方也没起疑心。他们不知道,万毅白天就在厕所准备好了一块木楔和几根绳子。他把木楔插进土墙里,再用绳子一拉,凭着极好的身手,一下子就翻出了墙。

  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逃脱后,万毅一路狂奔,在第二天到达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驻地。见到同志们,万毅报上姓名,受到了热情欢迎,并被骑兵护送到我党山东分局。

  

四:终成开国中将

  终于能公开代表我军参加抗战,万毅越打越勇。1944年,他被任命为滨海军区副司令。每一次打鬼子,万毅都冲在最前线。因为一次受伤,他还得了个“酒窝将军”的称号。

  那天,一颗子弹直接从他的一侧腮部打进,从另一侧穿出来。顿时,鲜血从嘴里流出,几颗牙齿也被打碎。医生给他做完手术后,他才捡回了一条命。因为这次受伤,他的脸型变得有些不一样,远远看上去就像多了两个酒窝。

  此后,在解放战争中,万毅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四战四平,有他;三下江南,有他;会战辽西,也有他。1949年1月,他还在西柏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万毅被送到苏联学炮兵。1953年,总参成立兵器装备计划部,万毅成了首任部长。1955年,万毅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半生戎马,晚年的万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一直被幽禁着的张学良将军。而已年迈的少帅对他也是一样牵挂,1982年张学良听说侄女去过北京,曾特意交代:“你再回内地,可以找两个人,一位是吕正操,一位是万毅”。

  

  1990年,张学良彻底重获自由,在中国台湾庆祝90岁大寿。万毅特意写了这样一封书信:

  汉卿我师钧鉴:

  ……

  今逢我师九秩大寿,添筹海屋,点星云汉,学生谨掬虔诚,祝愿我师清躬绥和,动定咸臧,阖家幸福,前景光辉。

  后来,张学良去美国探亲,吕正操将军特去探访。当时万毅本也是打算去的,但当时80多岁的他,已是双目失明,行动不便。这也成了万老将军,终身的憾事。

  尾声:万将军为人一向低调,如果不是1997年他出现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我党很多同志还不知道当年斯诺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位29岁东北军军官,就是他。这次参会半个多月后,也就是1997年10月31日,万老将军病逝。

  万老将军一生中,有过很多身份:

  张学良手下最年轻的团长;

  蒋介石两次要处置,却始终除不掉的部下;

  周总理亲自下令发展的特殊党员;

  林彪解放东北时的东北第一纵队司令;

  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司令员;

  因为篇幅的问题,笔者无法一一介绍这些身份。但在这种种身份之下,万将军还有一个从来不曾变过的身份:爱国者。而这,正是1936年那次在火车上,记者海伦记住他的根本原因。将军千古……


来源: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961336784720592&wfr=spider&for=pc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4-5-18 05: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