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记忆 查看内容

抗战记忆

您现在的位置:  >> 文史资料 >> 抗战记忆

老兵死守南京7天7夜,却在晚年敬礼致歉:对不起,我们没守住南京 ... ...

2021-10-4 08:18| 发布者: 版主2| 查看: 538| 评论: 0|来自: 百度

  2014年1月27日晚,老兵程云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享年92岁。说到老人是否还有遗愿未完成时,陪伴了老人十多年侄子说,这些年他也带他落实了一些,例如去黄埔武汉分校旧址看看,例如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看看等等。但要说遗憾确实也有,例如他还没去台湾,看看他的战友们。不过其中最遗憾的,还是莫过于他没有等到日本人道歉,他心有不甘……

  1937年12月12日,蒋介石下达“守军后撤”命令,意味着南京城失守。翌日,日军大摇大摆进城,从那一刻起,这座城好像就被黑布彻底笼罩住,看不见一丝光明。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这座城里四处都是日军,四处都是日军肆无忌惮地屠杀、放火、抢劫、奸淫等血腥暴行。

  毫无疑问,那30多万条性命、超过20000宗的强暴案、30多万间房屋被烧毁……这一切的一切,背后的刽子手理应是侵华日军。可当我们回看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好像更多人都把更多的错都归在了国军的“不战而败”之上。

  无数人都认为,是国军当年没有尽全力守那座城,是国军为了自己的安全弃城而逃,是国军未尽职尽责才让南京城陷入黑暗之中的。

  那铺天盖地的指责背后,或许很多人都未曾真正了解过那段历史,就随大流去“痛斥”他们。这对于如今的我们或许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对于那些还健在的国军老兵们而言,无异于就是往伤口上撒盐。

  他们会自责,即便是抗战已经胜利多年,新中国已经成立多年,如今的国家依旧尽显繁华盛世之景,他们依旧背着那份“责骂”。所以,2013年12月12日,距离国军弃守南京城已经过去了整整76年后,包括程云在内的4名为抗战老兵们,怀着万分自责的心情,站在了镜头下,以一个敬礼、一句抱歉,说出了埋在心底几十年的痛。

  

  “我等几位对不起南京人民,12月12日撤退的时候部队慌乱,没能很好地组织战斗,使得南京人民在之后的日子里饱受痛苦,在此向南京人民道歉了……”

  第二天,4位老兵敬礼致歉,向南京人民,南京城致歉的新闻,获得了社会的巨大关注。好像从那一刻开始,才有了更多人去深思,当年国军是否真的不战而败?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是国军不战,而是他们没有办法去战。老兵程云那句:“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能靠肉搏”道清了国军当年的难。

  南京沦陷,导致了“南京大屠杀”,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而同为中华民族,虽然总有那么些人选择了卖国求荣,但更多人都想看到祖国和平,也以保卫和平为己任。南京保卫战时,国军也同样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气魄在坚守那座城。而之所以没有守住,又或者说为何只守了短短8天,就撤兵了,当真不是他们不愿意守,而是他们真的守不住!

  从日军出兵杭州湾,并顺利从该地登陆后,南京城就已经感受到了危机,国军将领们就已经将防守问题放在首位。11月中旬,南京政府内连续召开三次“高级幕僚会议”,中心思想都是如果日军真的进军南京城,我们该如何守住。

  第三次会议上,唐生智表达了他的看法,蒋介石对他的“短期固守”给予了认同,然后对各种可能性都进行了战略、战役措施的设定,预计守期1到2个月。

  11月20日,唐生智下令南京进入“战时状态”,“15万”守军将死守城池。可是,调令上的15万部队,实则根本没有那么多。

  从当时的资料看来,加上教导总队和3个宪兵团,城内兵力共计有16个师,人数甚至都不止15万。可是,没有几个师是真正满编。

  以第66军和第83军两支部队为例,满编来算两军占4个师,可军队在凇泸会战中损失惨重,战后也未有补充。虽然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得知,这两个军参战南京是的详细人数,但从《南京南京卫戍战史话》记载中可知,66军参战时人数为7000人,而83军仅有5500人来看,或许两个军的4个师人数能够达到2万人已经算是不错了。

  同样从这份资料中可以得知,第112、第103师守卫南京时,人数也不过6000人。因为在参加凇泸会战以前,两个师就因一线部队缺兵少将而被调离了不少官兵。后来又历经了江阴要塞和镇江要塞两个较大规模的保卫战,损失不少。同样,当其后撤至南京后,依旧没有补员。

  除开以上中心力量外,宪兵部队的3个团依旧没有满员,人数连5500都不到,也就是连野战师一半都不够。所以,真正的单个部队主力,只能算从武汉调来的第2军团,人数大概有1.6万。

  据我国的历史资料来看,唐生智后来给出的统计是守军约有8万人。但日本在1989年出版的《南京战史》中,对于南京保卫战,中国守军的兵力判断,给出了数据为7万人左右。虽然有着一万左右的差距,但都对最终结果没有直接影响。

  且不说当时国军守军部队里,有3万都是新兵,他们很大程度都是当了炮灰,要知道当时光是进攻南京的日军足足有20万,直接与国军直接成倍数,而且论武器装备国军也毫无优势。

  程云出生于1920年,“九·一八”事变时他也不过11岁,可他却已经懂得了家国大义。15岁那年他决定携笔从戎投身抗日,便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了教导总队第11期步兵科的学生。

  1937年8月13日凇泸会战爆发,战火很快就烧至南京。得知消息后,黄埔军校开始陆续抽调学生赶赴南京担任军官,程云也被抽调到南京,担任见习排长。那时候的他也才17岁,对于第一次参战,他内心惶恐不已,但为了抗日他一直觉得自己死了也没什么。可是真的到南京保卫战打响那一刻,他也是慌张的,因为敌我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每每回忆起保卫战的过程,程云都忍不住叹气。他说他和战友们整整守了7天7夜,因为害怕敌人随时会进攻,他们晚上都不大敢闭眼。虽然商量着轮班站岗,可一有响动大家就会醒过来,即便是那个响动只是战友无意间踩中了罐头盒子。

  白天拼了命的战斗,晚上只能睡在战壕里。程云回忆说,在前几天,在还有枪支弹药的情况下,他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后,他还能端起冲锋枪疯狂向日军射击,可后来也就只能等日军靠近后打肉搏战。

  “和我们对抗的日本军队武器十分精良,还有空军和坦克支援,可我们什么都没有……”说着说着,泪水又淌过了程云脸上的皱纹。

  和程云一起的还有三位国军老兵,吴春祥、冯宗尧、张修齐。其中吴春祥也同样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但他当时还在新兵连。所以他只是跟着其他新兵一起,为了防止日军空袭,在城墙脚下不断地挖防空洞,久久没有等到上战场的命令。直到12日下午,他收到撤退命令时,他才意识到,这座城的失守已成定局。

  冯宗尧是黄埔18期生,1944年成为远征军第七营第二连少尉副排,随军出征缅甸。张修齐没有参加南京保卫战,但他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940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主要在浙江萧山地区参加抗日,也曾和日军肉搏过。他说他永远都记得,在一次战斗中,一个步兵连50多位同学,一天就牺牲了37位……

  2013年12月13日,四位抗战老兵敬礼致歉的消息,得到了广泛关注。出现了无数条类似于“你们尽力了!”“你们不用道歉”的跟帖。只是不知道老兵们有没有收到,又或者老兵们有没有“原谅”自己,尽管他们压根就无需自责。

  而更令人悲痛的是,当人们才认识老兵程云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就因病离世了。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当时那座城里的黑暗有多黑。但于老兵,我们从来都只有尊敬、佩服,因为在那个充满着动荡的年代里,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为未来的我们换取明天。

  时光如梭,越来越多的抗战老兵们相继离开,这是每一个生命都会达到的终点,但不是每一个生命抵达终点时都完全是悲伤的,或许程老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去见他当年想留住却没有留住的人了吧!

  致敬老兵,愿天堂没有枪声,愿来世的你们,享受的尽是这世间繁华!



来源: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299647718392796&wfr=spider&for=pc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4-5-5 01: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