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记忆 查看内容

抗战记忆

您现在的位置:  >> 文史资料 >> 抗战记忆

抗战老兵,留在脖子里的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子弹是您卫国的勋章 ...

2022-5-10 13:52| 发布者: 明月江客| 查看: 1820| 评论: 0

午后的阳光穿过院子里浓密的枝叶,漫射开来,洒落一地斑驳的光影。


坐在自家幽静的农家小院里,抗战老兵陶盛万慢慢的回忆着过去,向我们讲述着76年前的往事,讲述着他的抗战故事。


听着陶盛万的的讲述,我注视着他,他的脖子上有块地方明显的凸起,但是我知道,那凸起下面,是一颗子弹,确切的说,那是一颗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射出的子弹头。


面前这位97岁高龄的老人,他究竟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呢,为什么他的脖子里面有一颗日军的机枪子弹,让我们回到他76年前的抗战征途吧。

X光片显示下,子弹形状清晰可见


1923年农历4月,陶盛万出生在广西横县百合镇黄村一个农民家庭,当时的抽丁政策是两丁抽一,陶盛万是家中长子,他家必须去一个,陶盛万因此被抽丁入伍。


1944年农历的8月的一天,陶盛万正式被抽丁,先是在乡公所报到,紧接着在县城施家大院集中等候通知。


“参军抗日是光荣的”,在县城那万人欢送他们上前线的的大场面,陶盛万至今仍历历在目。


震天的鞭炮声连绵不绝,横县各机关、团体、群众在体育场召开欢送大会。在群众的欢呼声中,陶盛万和其它壮丁一起,踏上了一条前途未知的长路,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残酷的大战正等待着他们。


“从横县出发,没有车,我们只能走路,从横县一直走到来宾,才有车坐。从来宾坐火车到柳州,再到桂林。”


“到达桂林后,我们这些壮丁在省政府前面的操场上集合,就开始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就是瞄准和射击。”


经过短短几天的匆忙训练,陶盛万就被正式分发到部队。


“我的部队是31军131师391团2营,我记得军长(应该是司令)是韦云淞,团长是覃泽文,其它军官的名字我就不记得了。”


此时的桂林已经是战云密布,平静的漓江仿佛也是暗流涌动。

笔者和横县志愿者一起看望陶盛万老兵


此前,由于中央军93军在全州的作战失败,全州沦陷,桂北门户已经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进攻目标直指桂林。


桂林,民国时期的广西省省会,桂系部队誓死必守的城市。


守卫桂林的部队是桂系部队31军军部及所辖的131师,46军170师, 175师523团1营,188师563团1营,再加上中央军79军98师294团,全部守城兵力两万余人。


桂林的城防部署是:北面和东面,由131师负责防御,西面和南面由170师,79军98师294团守备德智中学及西山一带。其中,由131师派出一团,守备漓江以东屏风山,猫儿山,穿山,普陀山和月牙山,组成江东守备队。而这派出的一团,正是陶盛万所在的391团。


根据覃泽文团长的回忆,391团江东防线的布置是第一营守备月牙山脚到普陀山至六合路中间小桥,七星岩口至花桥边一带,并警戒漓江边;第二营守备漓江边亘花桥至月牙山一带阵地;第三营守备六合路中间小桥亘猫儿山、屏风山。二营六连派出一个排守备穿山。团部驻七星岩。


花桥,陶盛万刻骨铭心的记忆中的桂林地名,正是陶胜万在桂林保卫战中的战斗地点之一。

桂林七星公园里的花桥,当年正是陶盛万战斗的地方


刚放下锄头没几天的农家青年陶盛万,在慒懂中走上了战场,迎接他的,将是残酷的战争带来的血与火的洗礼!


漓江水静静的流淌着,雾气笼罩着江面,碧绿的江水也变得朦胧起来。


大战前的等待是宁静的,却又是漫长的。


1944年10月29日,日军对桂林城北和江东地区进行试探性进攻,桂林守城战正式打响。


11月1日,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桂林城各个方向都与日军接火,战斗全面展开。

桂林保卫战作战形势图


江东守备队方向,进攻日军是第40师团。经过前两日的试探性进攻,日军第40师团进攻以七星山(七星山由普陀山和月牙山组成)为核心的江东防线。夜间,日军冒着大雨对猫儿山、屏风山进行猛烈攻击。


国军将士以各山上的天然石洞和构筑的碉堡为主要据点,对日军的进攻展开猛烈还击。战斗十分激烈,日军伤亡巨大,国军将士也不断出现伤亡。


“有个胆小的排长没有命令就撤退,丢了阵地,被枪毙了。”


战史忠实的记录下这位擅自放弃阵地,被枪决的排长姓名——杨建。杨建排长带领全排人员防守穿山阵地,在没有经过激烈战斗和人员伤亡的情况下擅自放弃阵地,被391团团长覃泽文请示军长后下令枪决。


杨建排长被枪决后,通报全军,391团上下无不凛然,军威大振。


惨烈的战斗持续的进行着,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桂林全城被战火笼罩,国军伤亡越来越大,鲜血染红了漓江!

桂林保卫战中自杀殉国的131师师长阚维雍将军


硝烟弥漫的战场是最好的老师,新兵陶盛万在度过最初的慌乱与紧张后,在残酷的战斗后幸存下来,也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后来也不害怕了,就跟日本人拼了,你不打死他,他就要打死你。”


“不记得打了多久,只记得连部、团部、师部的电话都打不通,日军的攻势很猛烈,”


在激烈的战斗中,陶盛万突然觉得颈椎一麻,象受到了撞击一样,他一摸脖子,脖子流血了,也找不到军医包扎。他认为自己只是受了点轻伤,不碍事,端起枪,继续战斗。


阵地不断的丢失,身边的战友也越来越少。最后时刻,连长下令突围,陶盛万端着枪跟着战友们一起冲了出去。


突围的混乱中,陶盛万一路猛冲,不知道冲了多久,他发现身边已经没有其它人了。

1945年,桂林光复后的中正桥和七星山


找不到战友,也不知道在哪里集合,他只剩下一个选择——回家。


他选择了从桂林到阳朔再到荔浦、贵港这条路回家,几百公里的路途,他走了二十多天。


回家的途中陶盛万随手采摘了一些草药敷在伤口上面,而他并不知道子弹还留在脖子里,当他回到家后,伤口已经开始愈合,这颗日军的子弹头就此留在他的身体里面整整七十六年!


陶盛万是幸运的,被日军重机枪子弹击中后身体还无大碍,在桂林沦陷后的混乱中还能杀出一条血路,顺利突围出去。


他不知道,他们突围出去后,日军对藏在七星岩山洞中的131师391团残部惨无人道的使用了毒气攻击,有800多位官兵牺牲在山洞里面,被称为桂林保卫战八百壮士。


他不知道,他的师长,阚维雍将军在桂林城破时,自杀殉国,实践了与桂林共存亡的铮铮誓言。


回到家乡的陶盛万,过着平静的生活,务农一生,他很少向人讲述这段血与火的经历。


2016年年初,陶盛万感觉到脖子疼痛难忍,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了横县人民医院。经过拍X光片后,医生惊讶的发现,原来他的脖子里面遗留有一颗子弹头。


鉴于陶盛万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老人,医生建议不要动手术,而进行保守治疗。经过保守治疗,陶盛万脖子上的疼痛慢慢消失了。


同年,广西南宁市横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发现并走访了他,为他做了口述记录。根据他的口述记录,笔者核对桂林保卫战战史,确认了他的抗战老兵身份。


笔者请教了几位对日军武器装备有研究的专家,特别是向长期致力于抗日战场考古发掘的专家李勇老师请教,李勇老师根据X光片上子弹的形状,判断这颗子弹正是抗战时期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子弹的弹头。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使用九二式重机枪


这颗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发射出的子弹,射进陶盛万的脖子里,却没有给他造成致命的伤害,笔者分析有下列两种可能:


一,跳弹。日军的重机枪子弹射击在坚硬物体上,比如石头上,然后再反弹射入他的脖子里面,由于子弹射进坚硬物体上面时,强大的动能已经被吸收,反弹射进陶盛万的脖子里时,已经没有足够的穿透力。但这种可能性相对较低,因为X光片显示,陶盛万体内的弹头非常完整,没有变形。而跳弹,一般来说,会有比较大的变形。


二,这颗从日军九二式重机枪里面射出的子弹,在它的最大射程距离的尽头,击中了陶盛万。虽然子弹撕开了他的皮肉,但已经无力再进一步,造成重大的伤害。只能说陶盛万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这颗子弹,哪怕稍微再前进一点点,就会击穿颈椎,那样他只能是为国捐躯了。

军史专家李勇老师在九江抗日战场发掘的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子弹头


九二式重机枪子弹解剖图


正是凭借这种幸运和勇气,他在惨烈的桂林保卫战中幸存下来了,这颗留在他脖子里的日军重机枪子弹头,正是他卫国的勋章!


如今,陶盛万老兵身体硬朗,儿子孝顺,广西横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们经常上门去看望他,听他讲述那些远去的硝烟,那些血与火的故事。


漓江水碧,七星山秀,永远铭记桂林保卫战将士的英名!


本文的写作感谢上林县黄埔后人陆树恒先生、梧州市黄埔后人黄大彬先生,感谢九江李勇老师,感谢广西横县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


如有想查找先辈资料的黄埔后人,可以联系作者微信号:tx625529003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4-5-3 12: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