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记忆 查看内容

抗战记忆

您现在的位置:  >> 文史资料 >> 抗战记忆

表里河山铭记,抗战忠魂长留天地间

2022-5-10 13:42| 发布者: 明月江客| 查看: 304| 评论: 0

山西,表里河山。


1937年9月,日军攻入山西,山西成为全民族抗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场。


波澜壮阔的抗战中,无数的三晋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英雄事迹,晋绥军抗战英烈吴烈昌中校团附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


多年以来,家住山西太原的吴东升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一直在努力查找祖父的资料。他们家仅仅是从祖上口口相传的信息中知道祖父是抗战军官,在忻口战役中牺牲。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吴东升认识了很多抗战军人后人、抗战英烈后代。在他们的帮助之下,他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到了祖父的牺牲记录,在台湾拿到了祖父的履历,更让他们家高兴的是,祖父的牌位被供奉在台湾忠烈祠,牌位编号:J5-29。

台湾忠烈祠供奉有吴烈昌的牌位


对祖父的思念和崇敬,促使吴东升和他的兄弟姐妹拿起了笔,将祖父的英雄事迹记录下来。他要告诉世人,在那个民族危亡、风云激荡的的年代,他的祖父曾经挺身而出,驰骋疆场,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山西抗战军人的爱国情怀。

二档保存的吴烈昌殉国记录


一次翻阅微信朋友圈,笔者在黔军抗战英烈陈蕴瑜团长的孙女陈木兰大姐的朋友圈看到了她转发的吴东升写的这篇文章。这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深深的打动了笔者,感动之余,笔者决定查询一下,能否找到吴烈昌英烈的其它资料。


经过一番查找,笔者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同学录上找到了吴烈昌的记录,一位抗战英烈的高清照片,迎面而来。


笔者在陈木兰大姐的朋友圈留言,告诉陈木兰大姐,笔者找到了吴烈昌英烈的一份重要资料。


通过陈木兰大姐的介绍,笔者联系上了吴东升,将这张吴烈昌英烈的高清照片赠送于他。


吴东升大喜过望,万万没想到幸福就这样从天而降。此前,他们从台湾找到了一张祖父的照片,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照片实在是太模糊,而今祖父的高清照片出现,那个与他们血脉相连的亲人相貌,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他们面前!


看着照片上风华正茂的祖父,吴东升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喜极而泣!


他们从台湾拿到的祖父的履历中,并没有祖父在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习的记载,这张照片的出现,也补充和丰富了吴烈昌英烈的学资、履历。


吴东升和他的兄弟姐妹也为自己是黄埔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吴烈昌,字明甫,清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应县大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吴烈昌弟兄二人,他是家中长子,接受过私塾教育。


20岁时,与本村长他一岁、且志同道合的女子冯焕英成婚,婚后,贤惠的妻子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后作为随军家属陪伴其左右转战沙场。吴烈昌夫妇育有两子一女,因为战乱和疾病,长子和女儿相继夭折,唯有次子吴乃均长大成人。


 1925年,23岁的吴烈昌,为寻求报国之路,经选拔成为山西陆军炮兵干部教导大队一名学员,成绩优异的他于1926年1月作为大队第一期学员毕业,随后在山西陆军第四旅炮兵连上士见习5个月。

198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为吴烈昌出具的证明


同年,吴烈昌考取了阎锡山创办的太原学兵团(北方军官学校),进入军校参加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将近2年的军事集训中,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他很快脱颖而出,深得部队长官器重。


吴烈昌在晋绥军中历任中尉参谋、上尉副官、上尉参谋、少校军械处长、少校团附。


国民政府于1933年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后,蒋介石认为其训练效果很好,1934年继续在庐山开办军事委员会陆军军官训练团。1934年7月,吴烈昌进入该团第一期受训,两个星期后,顺利结业。


1934年8月,吴烈昌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考入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继续深造。


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简称高教班,该班是由从部队招考的中级军官编成,目的是提高战术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业务水平。该班于1932年在黄埔军校南京本校开办第一期,到全面抗战爆发时,该班共毕业五期学员。

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学员学习时的情景


在高教班第三期受训期间,吴烈昌如饥食渴的学习军事知识、努力充实自己,他认真求学的态度,也得到了黄埔军校教官的表扬。


通过在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的学习,他的军事理论造诣、军事指挥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1935年7月,吴烈昌以优异的成绩从高教班第三期毕业,同时也得到了黄埔三宝:中正剑、黄埔毕业证、黄埔同学录。也正是在高教班第三期同学录上,吴烈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为他的后代子孙留下了清晰的影像记录。


1935年7月4日,吴烈昌叙任陆军步兵少校

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上吴烈昌的记录


1935年9月30日,吴烈昌任73师218旅435团少校团附

军政公报上吴烈昌的任职记录


1936年6月,任35军211旅419团2营少校营长。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其中尤以百灵庙战斗影响最大,因而人们通常把绥远抗战称作“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吴烈昌所在的211旅419团,参加了百灵庙战斗和锡拉木楞庙战斗

绥远抗日前线


1936年11月13日,王英所部伪军兵分两路从商都分向兴和、红格尔图进攻。15日,伪军1500人进抵红格尔图附近。16日、17日两天中,田中隆吉、王英指挥2个骑兵旅、1个步兵旅向红格尔图镇猛扑,驻守该镇的是骑兵第1旅彭毓斌部。该部与日军激烈战斗,牢牢的守住了红格尔图镇。


与此同时,总指挥傅作义调集部队,聚歼红格尔图之伪军。11月18日凌晨,晋绥军全线进攻,经过激战,击溃了伪军,取得了红格尔图战斗的胜利。


红格尔图之战胜利后,傅作义决定主动发起进攻,夺取百灵庙,“以强袭之准备作奇袭之行为”。


11月23日,担任进攻任务的晋绥军各部在雪地里强行军,采取伪装办法,车、马、人全部披上白布,借助茫茫白雪作掩护,向百灵庙附近集结。


24日凌晨1时,进攻百灵庙的战斗全面展开,211旅419团担任主攻。日本特务机关长盛岛角芳指挥伪军作战,以炽烈火力妄图阻止晋绥军前进。


419团的进攻任务是拿下东南山口要隘,吴烈昌营长,率领2营奋勇冲击伪军阵地,很快占领了南山第一层山,随即进攻第二层山、第三层山,经过彻夜激战,打开了山口要隘,掩护其它部队向纵深突击,激战至上午10时,攻入百灵庙内,并占领了伪蒙政会,百灵庙战斗以晋绥军的大胜而告结束,吴烈昌营长在这次战斗中表现英勇,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随后的收复锡拉木楞庙战斗中,419团附炮1连在后厂汗次老为伏兵,他们伺机而动,闻令而行,充分发挥了伏击制敌作用一举擒敌,保障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山西各界人民慰劳绥远抗敌宣传队


绥远抗战震惊中外,名扬全国,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7年6月,吴烈昌因为在绥远抗战中立下战功,升任35军211旅419团中校团附。


烽烟再起,全民抗战,再上征程!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集结上海,与集结决一死战。


在淞沪会战激烈进行时,9月,日军入侵山西,抗日战争第二场大型会战——太原会战爆发。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第二战区所各部迎战日军华北方面军


忻口位于太原以北。忻口的东面是五台山,西面是云中山,两山相峙,滹沱河从北向南蜿蜒而来,流经此地,同蒲铁路、太原至大同的公路纵贯而过,此地自古以来为太原门户,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9月,日军从晋北南下,10月8日攻陷崞县、10月10日攻陷原平,抵达忻口我军阵地前。第二战区守军各部阵地部署完毕,严阵以待。

忻口战役中的晋绥军炮兵


10月13日,日军向忻口我守军阵地发起猛攻。日军主力在20余架飞机、数十辆坦克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集中兵力向中央兵团南怀化阵地发起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一举攻下忻口守军主阵地。


日军攻势猛烈,一度夺取南怀化1300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命令21师堵截反击,夺回1300高地,战斗至白热化。

现在的南怀化阵地


13日夜,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奉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下令守军对当面之敌实施反击。从14日凌晨反击开始,35军第218旅向南怀化以北之弓家庄日军反击,日军1000余人向下王庄阵地攻击。


南怀化阵地为忻口的锁钥,关系忻口战役的全局。


围绕着南怀化阵地,中日两军全线激战,杀声震天!


10月16日,日军突破忻口右翼灵山阵地,吴烈昌所在的211旅419团奉命强行军30余里,增援灵山阵地,该阵地稳固后,419团又奉命转移于忻口附近,归61军军长陈长捷指挥,于当晚在南怀化东南侧占领阵地。


当日,第9军军长郝梦龄将军、第54师师长刘家麒将军殉国。


南怀化阵地为忻口的锁钥,关系忻口战役的全局,419团誓死必守。


10月17日拂晓,日军向419团阵地发起猛烈攻击。飞机、大炮不停的向419团阵地倾泻火力,炮火中,吴烈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身先士卒,战斗在阵地的最前沿,观察地形敌情,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阵地多次易手,敌我反复拉锯,双方均伤亡惨重。


在激烈的战斗中,419团中校团附吴烈昌被日军的机枪子弹击中,壮烈殉国,倒在了南怀化这片他保卫的沃土之上。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5岁的风华。

吴东升(左二)与抗战将士后人拜祭忻口抗战纪念墙


作为随军家属的吴烈昌的妻子冯焕英,从堂弟口中知道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她悲痛欲绝,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始终不愿意相信丈夫真的已经离去。


她还在痴痴的等待着,丈夫会在在一个黄昏的时刻,披着夕阳的余晖,向她走来,一起抱起儿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丈夫牺牲后,冯焕英继续在部队随军几年,后考虑到减轻部队负担,她带着儿子吴乃均回到家乡应县大营村,终身未再改嫁。


她务农一生,含辛茹苦,独自将儿子抚养成人,后代子孙满堂,孙辈吴茂生、吴东升、吴宏生、吴茂梅都成长为社会的人才。


1990年,冯焕英以89岁高龄安详离世,与她深爱着的丈夫在天堂团聚。


忠魂不朽,山河铭记,抗战英烈吴烈昌千古!


如有需要查资料的抗战后人请加微信号:tx625529003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看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感谢您的打赏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4-5-3 22: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