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人物 查看内容

抗战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  >> 抗日战史 >> 抗战人物

他是抗战王牌军上尉连长,曾血战衡阳47天,70多年后重返战场激动落泪 ...

2022-5-10 15:35| 发布者: 明月江客| 查看: 2506| 评论: 0

日军的炮击骤然而至。


炮弹撕裂空气发出的尖锐啸声不时的响起,接踵而至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席卷的气浪掀起着大量的碎石泥沙随着黑烟腾空而起,浓烈的黑烟挟裹着的烟尘覆盖了整个战场,阳光被这厚厚的烟尘遮挡在了外边,地面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弹坑。


在日军猛烈的炮击声中,冯宗恺正指挥本连两门法式75毫米野炮,不停的射击,与日军进行激烈的炮战。法式75毫米野炮以射速高而闻名于世,炮弹不停的在日军炮兵阵地上倾泻,本次战役开战以来第一次炮战就这样激烈的展开。


这是公元1944年6月,湖南衡阳,一座硝烟弥漫中的城市。国民革命军第10军在方先觉军长的指挥下正在进行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衡阳保卫战。

国民革命军第10军中将军长方先觉


激烈的炮战一直持续着,灼热的气浪四散翻腾,回雁峰被翻成一片红土。


此次炮战,6连损失惨重,李先明排长牺牲,彭锦元排长受伤,排长以下,伤亡十余人,都是朝夕相处的袍泽。然而这就是残酷的战争,对于幸存者来说,只有擦干眼泪,继续战斗。


冯宗恺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炮兵团2营6连上尉连长,他所在的营被配属给第10军,参加衡阳保卫战。


衡阳保卫战前。


金定洲团长电令:奉战区薛司令长官电,74军炮兵团2营(欠第4连),即开衡阳城,归第10军方先觉军长指挥。


“我们第2营营长是陈佈新,2营下辖第4、5、6连共三个连,其中第4连在常德,没有归建。参加衡阳保卫战的是5连和6连,每连两门法式75毫米野炮,共四门野炮。我是6连上尉连长。”


冯宗恺,原名冯宗凯,1920年出生于广西博白县。1938考入黄埔军校16期20总队3大队8队,由炮兵学校代训,1940年3月毕业。毕业分发进入74军炮兵团,任职少尉排长。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冯宗恺在此次战役中作战有功,战后升任74军炮兵团2营6连中尉副连长,1944年任6连上尉连长。1944年6月率部参加衡阳保卫战。

黄埔军校16期20总队同学录中的冯宗恺


衡阳保卫战的经历,对冯宗恺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营进驻衡阳后,奉命在回雁峰构筑阵地。站在回雁峰上,北望衡阳城,全城尽收眼底,射界宽广。我营的4门75毫米法式野炮,是守城炮兵部队中射程最远的火炮,因此我营的任务是支援全军作战。”多年以后,冯宗恺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法式75毫米野炮


衡阳保卫战之初,由于此前长沙城的迅速陷落,日军进攻衡阳时,并没有把衡阳的守军放在眼里。不可一世的日军挟长沙胜利之威,满以为会照样轻取衡阳,骄横的日军十分轻敌。


“日军非常大胆,他们的一个炮兵阵地设置在城北望城坳十分暴露的山坡上,尽管他们也做了伪装,但还是被我前线守军发现了。”


“接到前线守军报告后,我立即指挥本连的两门炮对该处日军炮兵阵地进行了炮击,十分钟的炮击,雨点般的炮弹倾泻在日军阵地上。此次奇袭,日军炮兵阵地被彻底摧毁,自始至终,日军没有还击一炮!”


方先觉军长知道此次战果后,下令通报全军表扬:


“全军各师、团,配属部队全体官兵,74军炮兵团2营6连,发挥炮兵强大火力,击毁望城坳敌人山炮四门,忠勇可嘉,通令表扬,并发给奖金,以示鼓励!”


冯宗恺孩子气的笑了:“我是74军呐,那可是王牌军!”

冯宗恺老兵近照


冯宗恺也曾经见过第10军方先觉军长,方军长到过回雁峰阵地视察过。但由于回雁峰是衡阳城制高点之一,又是中国军队的炮兵阵地,目标显著,属于日军炮兵重点照顾的地区。方军长来到回雁峰阵地,向大家说了一些勉励的话后,就匆匆离去。


回雁峰炮兵阵地,至此成为了日军炮兵重点炮击目标。与此同时,日军的飞机也频频对我军回雁峰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回雁峰目标显著,四面受敌,山顶已经无法立足。我军炮兵阵地遂转移到回雁峰山脚,继续打击敌人。


6月28日,日军第68师团、116师团向衡阳城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激烈的战斗全线展开,10军各部在方先觉军长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日军面对10军构筑巧妙的工事,面对10军将士的顽强防守,撞得头破血流,毫无进展,经过几天的战斗,日军伤亡惨重,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也被10军炮兵炸成重伤,变成太监,日军指挥官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


一天下午,冯宗恺像往常一样坚守在指挥岗位。突然,电话铃声大作,是前线步兵打来的电话,对方用急促的声音报告,在天主教堂以东地区附近发现日军步兵正在集结,希望我军炮兵立即进行炮击,消灭敌人。


冯宗恺接到电话后,迅速与炮兵观察员一起搜索目标,很快他们就在前线步兵报告的目标周围发现了有日军活动。冯宗恺立即下令以一门炮进行试射,确定射击诸元后,两门炮立即实施三距离之面积射。密集的炮弹不断的落在日军头上,炸得日军鬼哭狼嚎,日军精心策划的一次进攻行动,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在冯宗恺他们的打击下,流产了,日军损失惨重。在前线观战的步兵后来又打来电话对他们这次炮击行动表示感谢。


7月11日,得到炮兵增援的日军发动了第二次总攻击,10军将士继续浴血奋战。日军依靠强大的炮兵火力,对10军防守的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10军各阵地被日军炸成一片焦土。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进攻,日军以重大伤亡为代价,占领了10军的一线阵地,守军退守二线阵地,继续与日军对峙。此时的日军进攻已是强弩之末,且有116师团120联队长河尔基隆大佐被守军击毙,日军的进攻不得再次停止下来。


10军将士在衡阳顽强的抗击着日军,日军的进攻一次次被打退。日军的进攻在10军将士铸就的铜墙铁壁下,一次次失败。


10军将士伤亡也是十分惨重,方先觉军长下令撤往二线阵地,缩小防御正面。冯宗恺所在的炮兵阵地也从回雁峰转移到衡阳市中心敬一堂药房附近。


青菜成为美味佳肴


20多天的激战,守军人员伤亡巨大,更加严重的是,剩余的弹药也不多了。没有了炮弹,对战场上的炮兵来说,大炮就是一堆无用的废铁。而法式75毫米野炮的炮弹,后方的库存也并不多。衡阳被围,只能依靠空投,美国飞虎队开始向衡阳城内的10军空投补给。


陈佈新营长通知6连去领取空投的炮弹。冯宗恺派人去营部领回来了几包炮弹,打开一看,有些炮弹在空投时被损坏,但部分还是完好无损,总算得到了一次来之不易的炮弹补充。更为难得是,他们也获得了一包跟随炮弹空投的青菜。


自开战以来20多天,冯宗恺他们就没见过青菜的影子了。全连官兵十分高兴,吃得津津有味,一顿普通的青菜,却是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最好的美味佳肴。


血洒衡阳城


日军的飞机继续对衡阳进行轰炸,我军的炮兵阵地更是敌机重点轰炸目标。一天中午,敌机又来轰炸,在市中心投下大量炸弹、燃烧弹。冯宗恺他们的炮兵阵地上一片火海,冯宗恺立即指挥全连抢救火炮,然而最终也只抢救出一门火炮,另外一门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炸毁,冯宗恺也在这次轰炸中,背部受伤,血洒衡阳城!


炮兵当步兵


大炮被炸毁,炮弹告罄,然而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冯宗恺奉命除留必要的人员看守剩下的一门炮外,其余人员及全连武器全部补充前线,充当一线步兵,冯宗恺的手枪也被他们带上了一线战场。


6连这批补充到前线的人员,奋勇作战,后来绝大部分都英勇牺牲了。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10军将士还在衡阳苦苦支撑,外围友军的解围行动却进展缓慢。冯宗恺他们盼望援军,望眼欲穿。有时听到远处的枪声慢慢接近,大家兴奋起来,可枪声又慢慢远去,烟消云散,大家的心又沉到低谷,失望又失望,最后只能仰天长叹。

笔者与广西玉林、博白志愿者一起看望冯宗恺老兵


8月初,日军又增加攻城兵力,投入了58师团和13师团,对衡阳发起了第三次总攻击。在日军占绝对优势的兵力、火力面前,10军官兵仍在奋勇作战。战至8月6日,防线被日军突破,8月7日,日军突入衡阳城内。方先觉军长自杀未遂,在10军几位高级军官的劝说下,8月8日率部放下武器,向日军投降。


8月7日,冯宗恺接到上级命令,破坏了观通器材、炮闩、瞄准镜,做好了突围准备,然而突围命令迟迟未下。他遇到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同样配属给10军的46军山炮连胡宗荣,胡宗荣是他在黄埔军校16期20总队第8队同队同学。胡宗荣告诉冯宗恺,友军已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日军已经攻击城内,准备巷战。


8月8日,冯宗恺不得不含泪放下武器,全连官兵此时只剩下十余人了。47天的浴血奋战,47天的苦苦坚持,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停战后两天,一个噩耗传来,陈佈新营长和一位10军的营长在与日军交涉时,被日军残忍杀害。陈佈新营长的牺牲坚定了冯宗恺逃出去的决心,他在耐心等待时机。


衡阳陷落后的几天里,中美空军一直对衡阳进行着轰炸、扫射,敌人受到很大的威胁。大约是8月12日左右,日军组织冯宗恺他们200多人向衡阳城北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遇上了中美空军轰炸,当时现场一片混乱,押送他们的日军自顾不暇,冯宗恺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与6位战友一起迅速逃离,钻进路旁的森林里面,在森林里面潜伏到晚上,才敢离开。


经过20多天的风餐露宿,艰难曲折,途中还走失两位兄弟,9月初,冯宗恺一行四人终于回到74军炮兵团驻地,湖南芷江。


金定洲团长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对他们在衡阳保卫战中的英勇作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金定洲团长集合全团人员,命令冯宗恺向全团官兵做衡阳保卫战经过报告。


抗战胜利后不久,冯宗恺离开了部队,回到故乡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从此务农一生!


改革开放以来,冯宗恺在衡阳浴血奋战47天的抗战经历逐渐为外人知晓,他先后成为博白县黄埔同学会会员,博白县政协委员。他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广西壹方慈善基金会每月为他提供生活补助费,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玉林团队、博白团队对他进行着日常关爱。74军后人也牵挂着他。

衡阳志愿者团队赠送的锦旗


2011年11月,衡阳市委、市政府专程派人远赴广西博白,看望冯宗恺,带去了衡阳人民对他的深情厚谊。


战争过去了70多年,冯宗恺更加怀念当年在衡阳生死与共的袍泽兄弟。怀念牺牲的陈佈新营长、李先明排长、怀念跟他一起突围归队的彭锦元排长。2013年、2014年,陈佈新营长的长孙陈平、彭锦元排长的儿子彭汉怀曾先后不远千里,来到广西博白,看望冯宗恺老兵,听他讲述自己长辈的抗战往事。


2016年8月底至9月初,应湖南衡阳方面的邀请,冯宗恺在离开衡阳72年后,再次回到衡阳,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及衡阳保卫战72周年纪念活动。在衡阳,他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接待。


当年英俊帅气的上尉连长,再回衡阳时,已是97岁高龄的老人。重返魂系梦萦的回雁峰、敬一堂阵地,老兵激动得泪流不止。硝烟散尽70多年,回雁峰已被开辟为雁峰公园,沧海桑田,无法找到丝毫的当年战争痕迹。位于衡阳市中心的敬一堂阵地,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景象。

冯宗恺老兵重返回雁峰阵地


河山无恙,金瓯无缺!这,也正是冯宗恺当年黄埔从军,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本意吧!



Archiver|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 ( 辽ICP备2021009674号 )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3-9-26 14:04 , Processed in 0.032424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