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人物 查看内容

抗战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  >> 抗日战史 >> 抗战人物

百岁抗战老兵曾是战车营少校连长,他的部队曾缴获日军18师团关防大印 ...

2022-5-10 15:34| 发布者: 明月江客| 查看: 2857| 评论: 0

2018年7月27日,湖南长沙市宁乡县,抗战老兵韩德明迎来了百岁生日。


这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抗战老兵,72年前,作为少校连长的他,指挥战车驰骋印缅战场。他所在的中国驻印军战车第一营,在瓦鲁班战役中,奇袭日军18师团指挥部,痛歼日军,缴获日军18师团关防大印,以辉煌的战绩扬威异域!


韩德明,1919年出生于浙江嘉善一个医生家庭,这个中产之家为他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韩德明从小就被送入教会学校读书,教会学校的教育,使他在后来的人生中受益匪浅。


1935年,韩德明考入上海的一所高中,开始了高中学习的生涯。然而,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全国抗日浪潮高涨,国民政府决定对全国的大、中学生进行军训。


韩德明参加军训的地点是苏州,军训他们的部队是大名鼎鼎的德械36师,师长宋希濂,韩德明也因此认识了宋希濂将军。


德械36师威武的军容给韩德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参军,首选就是报考黄埔军校。他的身体和年龄都不够入学标准,最后在宋希濂将军的帮助下,1936年9月,他考入了黄埔军校13期炮科,在南京就读。

笔者为韩德明老兵找到他黄埔军校十三期同学录上照片


 在军校紧张的学习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了,黄埔军校决定内迁。一路经过江西,湖南,四川,他们到达了四川铜梁,在铜梁继续学习。


按照原本的学制,他需要学习三年毕业,抗战爆发后,前方急需基层军官,他于1938年9月提前毕业。毕业分发,韩德明被分入36军5师炮兵营,任职少尉排长,部队驻扎陪都重庆。


韩德明进入5师的时候,正是武汉会战期间,5师很快就奉命参战。他们的运输船在长江宜昌段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大炮沉入江底,他们炮兵连成了有兵无炮的“步兵”。


5师奉命驻守岳阳,武汉沦陷后,日军进攻岳阳,5师抵挡不住,只能撤退,岳阳很快就沦陷了。


1939年,陆军机械化学校选拔一批军官参加集训,要求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中央军校毕业,二是25岁一下,三是有实战经验。韩德明正好符合这些条件,被选中进入陆军机械化学校军官队受训,学习装甲车驾驶及修理。学校驻地广西柳州,1940年后迁往湖南洪江。


学习期间,正逢桂南会战爆发,陆军机械化学校教育长徐庭瑶兼任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韩德明进入三十八集团军司令部担任参谋,随部开往广西宾阳,参加桂南会战。


桂南会战期间,国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的胜利,在这次大捷中,第五军装甲兵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这时作为陆军机械化学校的学员,韩德明对第五军装甲兵团在昆仑关战役中的运用极为关注,也对第五军装甲兵团2营7连(连长张启元)在后来撤退中损失战车的事件记忆深刻。


桂南会战结束后,韩德明回到了陆军机械化学校继续学习,毕业后任陆军机械化学校上尉副官,由此在陆军机械化学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部分人员撤退进入印度,与此同时,国内也抽调大批人员,通过驼峰空运,飞赴印度,组建中国驻印军。


1943年,陆军机械化学校在印度蓝姆迦成立了“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韩德明随部飞赴印度,进入该班第一期军官队学习,由于从小是在教会学校读书,韩德明的英语很好,可以与美军人员流利的对话,他学习时也很用功,1943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上面两张图片就是韩德明在《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第一期军官队同学录》上的名册和照片。从这本同学录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韩德明的军阶为少校(Maj)。图片由石智文提供。


第一期受训官兵毕业后,随即成立了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下辖的驻印军战车临时指挥组,指挥官为美军布朗上校。先后成立了七个战车营,隶属于驻印军战车临时指挥组,其中只有战车第一营和战车第二营实际装备有战车,其它五个营只有人员没有装备战车,后改为汽车营。


战车第一营于1943年7月成立,韩德明任该营本部连少校连长。


战车第一营编制如下:
营    长:        赵振宇,副营长:赵志华
本部连:        连长韩德明/董治民
战车第一连: 连长赵际昌
战车第二连: 连长赵志良/詹海蟾
战车第三连: 连长孙明学
装甲炮兵连: 连长陈心惕
补给连:        连长刘奎斗/李道钦


战车第一营的装备以美国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为主,后来又增加了少量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


上图即美国《生活》杂志拍摄的驻印军战车第一营本部连,注意坦克上的白色三角形,这是本部连的识别标识。照片中的人物都是韩德明的部下,韩德明是他们的少校连长。



上图是美国《生活》杂志拍摄的驻印军战车第一营第二连M3斯图亚特坦克,战车二连的识别标识是坦克上喷涂的白色圆形图案。



上图是战车第一营第三连装备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正在行军途中。美军鉴于战车第一营在瓦鲁班战役中的的杰出表现,为战车第一营配备了战力更为强大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战车第三连识别标识是坦克上喷涂的白色正方形图案。


1943年12月,战车第一营在完成五个月的集训后,在营长赵振宇的率领下,离开蓝姆迦训练营,开赴缅北丛林,参加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


1944年元月战车第一营到达缅甸新平洋,在新平洋完成战地适应性训练,此时中国驻印军正在实施胡康河谷战役。


1944年2月下旬,战车第一营由新平洋前进至泰伯卡进入攻击准备位置,战车第一营与廖耀湘新编22师66团1营编成特遣队,赵振宇营长亲赴66团1营,与该营干部开会讲解步战协同作战的基本行动要领与规定事项。


我驻印军总指挥部以新编第22师主力由正面攻击,新编第38师在大奈河右岸攻击。3月1日,战车第一营协同友军前进至孟关附近。战车第一营与66团1营由孟关东侧后迂回敌后,以截断日军18师团的后方联络线。新22师66团1营的步兵搭乘在战车上,补给物资由战车第一营的24辆卡车负责运输。


3月3日,特遣队在穿插中与日军18师团55联队冈田大队遭遇,爆发战斗,战斗激烈异常。日军调来反坦克炮,造成战车第一营多俩坦克被击毁。66团1营步兵迅速展开,与坦克配合进攻,战至下午,终将日军大队击溃,击毙日军冈田大队长。这次战斗有力的配合了新编22师在孟关的战斗,后来,3月3日被定为国军装甲兵纪念日。


上图是以搜索状态行军的驻印军战车第一营第一连,该连的识别标识是坦克上喷涂的白色菱形图案。


3月5日,新编22师以三面包围之势向孟关之敌发起全线猛攻,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孟关,残敌狼狈南逃。


我驻印军得到情报,逃窜的日军集结于孟关以南的瓦鲁班地区。驻印军总部决定,进攻瓦鲁班,扫荡日军残敌。


3月8日,工兵部队在密林中的南比河开辟渡河地点,赵振宇营长命令战车第一营强渡南比河。各部渡河后以推土机在丛林中开路,黄昏时分,战车第一营以夹击态势向瓦鲁班的日军发起了进攻。当坦克轰鸣着从密林中直冲日军18师团指挥所时,日军猝不及防,惊慌失措。战车第一营发挥坦克强大的火力优势和机动优势,冲入战场,日军完全无法抵挡,溃不成军,坦克左冲右突,将无数的日军碾成肉泥。此战击毙日军第56联队长山崎大佐以下约450人,师团长田中新一率少数残部仓皇逃走。由于天色已黑,战一营将阵地交给步兵驻守,撤回阵地驻守。


3月9日早上,战车第一营与友军步兵一起,对瓦鲁班地区残余日军发动了进攻,战至中午,完全占领瓦鲁班地区,缴获了大量日军物资。


战后打扫战场,韩德明的本部连发现了一枚日军18师团关防大印,以及第18师团作战课长印章、第56联队长印章等。引起了轰动。韩德明手还没捂热,就被闻讯赶来的赵振宇营长拿走了。后来韩德明找了一些空白纸去盖印,送给熟人不少。经过70多年的岁月,现在只保留着最后一张做纪念了。

仍保存于台湾的日军十八师团关防大印


瓦鲁班战役中,战车第一营缴获日军关防大印一事,许多亲历者在后来的回忆中各有说法,有说是一连拾获的,有说是二连拾获的,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战车第一营将士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战果!


瓦鲁班大捷是中国装甲兵历史上第一次完全取得胜利的对日作战,在抗战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瓦鲁班战役的辉煌胜利,足以彪炳史册!


战车第一营在后来的日子里,先后参加了八莫,南坎等战斗。


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在芒友举行会师典礼,战车第一营参加了芒友会师升旗典礼,此时已是战车第一营副营长的韩德明也出席了典礼。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韩德明感慨万千,胜利来之不易!


韩德明后来在湖南宁乡县定居,在宁乡县物资局退休,颐养天年。


曾经有那么一群人,远赴异国他乡,以他们的生命和热血,为我们民族的独立自由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壮歌!


                

Archiver|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 ( 辽ICP备2021009674号 )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3-9-26 14:16 , Processed in 0.028754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