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抗战人物 查看内容

抗战人物

您现在的位置:  >> 抗日战史 >> 抗战人物

淞沪会战有多惨烈?湘军一个师两天阵亡四位营长,重伤四位 ...

2022-5-10 15:33| 发布者: 明月江客| 查看: 1987| 评论: 0

要说抗日战争中,哪一场会战最为惨烈,毫无疑问,应该是淞沪会战!


在这场惊天动地惨烈的大型会战中,中国军队以大无畏的勇气,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各路军阀服从中央指挥,中央军、川军、桂军、湘军、粤军、黔军、东北军无不众志成城,以血肉之躯,与拥有强大的陆海空立体火力的日军鏖战三个月。罗店,刘行,大场,蕰藻浜,小南翔,无处不是血肉磨坊。


本文要讲述的是湘军53师,这只部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小南翔战场中,与日寇血战十余日,曾经在一天之内阵亡四位营长,重伤四位营长。管中窥豹,以此了解淞沪会战是如何的惨烈。


无湘不成军,湘军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息息相关。


湘军53师起源于1925年的驻粤湘军第八团,1926年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谭延闿)教导师(师长陈嘉佑),1927年改编为13军(军长陈嘉佑)38师,1928年改番号为14军第45师,1929年缩编为独立第9旅,旅长为李韫珩,1929年冬改为新编20师,1930年改番号为53师,师长李韫珩。同年,在53师的基础上,扩编为16军,军长李韫珩兼任53师师长,53师下辖两旅6团。

16军军长兼53师师长李韫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9月下旬,远在重庆的湘军53师接到命令,立即开赴上海参战。部队从重庆黄角垭乘轮船沿长江东下,途经湖南城陵矶,湖南籍的随军家属下船返回故里。


10月6日,轮船抵达南京,10月8日53师开赴南京句容待命。


此时的淞沪会战战场形势已对中国军队不利,10月15日军突破蕰藻浜防线,战局对中国军队更为恶化。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于10月18日发布《第三战区作战命令第五号》,决定举行蕴藻浜两岸实施大规模反击作战。10月20日53师奉命紧急调往淞沪战场。午后乘火车经昆山到南翔,进入老人桥、新泾桥、小南翔一线布防。


10月21日晚,桂军21集团军四个师以大无畏的勇气在在蕴藻浜沿岸陈家行、顿悟寺一线,对日军发起了大规模反击战。53师配置于大场和小南翔之间的走马塘一线。


由于我军炮兵实力太弱,炮兵根本无力制压日军各炮兵阵地及火力点,桂军21集团军的反击行动遭遇日军大口径重炮大规模炮击,桂军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惨烈搏杀,伤亡惨重。


激战至22日凌晨2时许,日军开始反击,各路攻击部队先后退至小石桥、大场镇、走马塘、唐家桥之线。


10月23日晚,桂军四个师兵力损失五分之三以上撤出战场,由第53师,第32师,第14师等部接替。第16军长李韫珩率领53师,在杨家宅、陆家桥、孟家宅、战头桥、蕴藻浜南岸一线顽强抗敌。

淞沪会战中的53师


10月24日~25日,53师在小南翔正面的孟家宅、新泾桥一线与敌激战,钟铭所在部队扼守新泾桥和仙师庙阵地。


10月26日,由于大场失守,中国主力部队开始大规模往苏州河南岸,江桥镇,小南翔一线撤退(左翼军,中央军,右翼军之中央军向小南翔撤退),53师与其他几个师担任阻击日军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53师在孟家宅、钟行、新泾桥、大场和小南翔之间的走马塘一线阻击日军,日军分二路夹击53师。


十月中下旬以来,中国军队在蕴藻浜南岸、走马塘两岸、小南翔以东3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0余天里以“车轮战”的方式轮流投入了约25个师与日军进行了规模空前的阵地反击战,部队消耗极为惊人,每天伤亡几千人,这是真正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53师在战斗中


短短的两天时间,在新泾桥、仙师庙一线阵地上,53师就牺牲四位营长,还重伤四位营长,战斗是何等的惨烈。


聂磊,字蔚然,湖南汉寿人,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16军53师315团中校营长,10月25日在在新泾桥战斗中,奋勇作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2017年,笔者在黄埔军校高教班第三期同学录上查到聂磊营长的照片,通过常德志愿者诗诗,联系上聂磊营长的后人,将这张聂磊营长唯一存世的照片,赠送给他们。


周庭芝,号祥生,湖南祁阳人,衡阳军官政习所毕业,历任连附、连长等职,时任16军53师318团2营少校营长,10月26日在仙师庙战斗中,夜袭日军,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


彭政,号云鹍,湖南祁阳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连附、连长等职,时任16军53师313团少校营长,10月26日在仙师庙战役中,与日军肉搏牺牲,时年32岁。

第二军同学录上的彭政营长照片


周风翔,号鸣凯,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时任16军53师317团2营少校营长,10月25日在在新泾桥战斗中,率领全营坚守阵地,在身中两弹的情况下,仍奋勇作战,不幸胸部再次被子弹洞穿,壮烈牺牲,时年30岁。


10月28日,激烈的战斗移至江桥镇、小南翔、陈家行、广福镇地区。


10月30日,上午,日军对53师正面阵地的进攻甚为激烈,53师坚守阵地,多次击溃日军的进攻。下午四时,日军出动30辆战车掩护步兵全线进攻53师之谢家宅、张仙庙、王塘桥、杨家宅阵地,战斗进入白热化。入晚,53师派兵一部向谢家宅、张仙庙之敌突击,未果。


周芝庭营长阵亡后,由4连连长钟铭接任营长,10月30日,钟铭营长在仙师庙阵地牺牲,前后两任营长都牺牲。53师已是伤亡殆尽。


钟铭,出生于1907年2月20日,湖南湘阴县茶湖潭月明桥人,先后毕业于南韶军官讲习所第三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三期。淞沪会战时为16军53师318团2营4连少校连长,10月26日,在318团副团长和2营营长周庭芝牺牲后,升任2营中校营长并代理318团副团长,10月30日,日军大举进攻,钟铭营长沉着指挥应战,身先士卒率全营将士顽强抗敌,多次击溃来犯之敌,终因敌众援绝,全营尽殁,于当日壮烈牺牲,时年31岁。

钟铭营长遗照


1938年3月12日,国民党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给其妻的信中写道:“钟铭同学1937年在小南翔与敌作战,壮烈牺牲,捐躯卫国,义薄云天。本处为表彰烈士起见,特编印精忠录,分期出版,以广宣扬”


战斗一直在激烈的持续着,中国军队死死的顶住日军如防风暴雨一般的进攻,小南翔一带化为焦土


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包抄中国军队在在淞沪战场上的后背,淞沪地区中国几十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淞沪战局急转直下。11月8日,蒋介石下令中国军队全线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


中国军队在淞沪的抗战虽然失败了,但却鼓舞了更多的中国人站起来,与日军战斗到底。


53师在上海的抗战只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一个缩影,正是无数的像53师一样的中国将士们舍身忘死的浴血奋战,“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叫嚣。



本文的写作,得到文章中钟铭营长之孙钟逸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Archiver|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 ( 辽ICP备2021009674号 )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3-9-26 13:18 , Processed in 0.026030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