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后裔活动 查看内容

后裔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  >> 新闻资讯 >> 后裔活动

红色七月,让我们从致敬英雄开始

2020-6-20 00:00| 发布者: 管理员1| 查看: 645| 评论: 0

2020年,我们会记住,这个不出门拜年的春节;2020年,我们会记住,那些闭门居家漫长的日起日落;2020年,我们更会记住,在神州大地面临空前危难挺身而出的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

7月是盛夏的开始,7月更是一个红色季节的开端。1921年的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华民族有了新的希望。

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不甘屈服的东北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第一时间,在最广泛的层面上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武装战争。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抗日烽火燃遍桓仁全境。桓仁不仅成为东北抗联辽宁抗日核心区,中共南满省委也迁到桓仁。日寇视桓仁为“心腹大患”,除采取军事手段外,还制造了多起灭绝人性的惨案:震惊全国的“救国会”惨案,骇人听闻的“西江惨案”“双十二惨案”……致使桓仁400多个自然屯消亡,全县人口锐减9万多人。英雄的桓仁人民奋起抗击,总数达20万众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召开誓师大会,给日冦以沉重打击,这片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迸发出国歌的前奏曲。


缅怀历史,寻访英雄

桓仁自2018年开始编制重走义勇抗联路教育实践基地规划方案,目前,已完成28处义勇军、抗联遗址和纪念性场所列入全市抗战遗址遗迹名录,成立桓仁抗战红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及桓仁抗战红都教育服务中心等工作,通过制定3条精品路线,陆续接待本县及全国来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团队。

占地3600平方米的唐聚伍广场,展示着民族英雄的血战到底的风采。

1936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四团成立。当年战士们用作栖身的石营房,养伤的藏兵洞,与日军作战的御寇关等抗战遗址依然可寻,见证着那段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

完善的培训设施,保证了学员系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干净整洁的学员宿舍,为学员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学员服装 辽宁民众自卫军服装

                                    主题党课


  学 员 风 采

桓仁共发掘整理义勇军、抗联、解放战争等红色景点20处,供来桓学员参观学习。

扫描二维码,识别学习日程安排。学习日程安排仅供参考,可根据学员要求定制学习日程及学习安排。

 桓仁抗战红都教育服务中心

 学习咨询电话:024-48130888


附:

桓仁的厚重在历史

桓仁不仅是高句丽的发祥地,清王朝的肇兴地,还是中国易学标本地,更是国歌原创素材地,是国歌唱起的地方。为保卫生存家园,为守卫国家安宁,为捍卫民族尊严,数不清的桓仁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不惜献出宝贵生命,血洒浑江两岸。

由辽宁民众自卫军改编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团奋起抗日的战绩和长城抗战的悲壮场面,激发了爱国进步作家田汉、聂耳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古北口抗战成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历史背景素材,唐聚伍与田汉的几次接触,以及辽宁民众自卫军发布的通电、文告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直接的原创素材,因此桓仁被专家誉为国歌原创素材地

经国家批准建成的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填补了国内没有集中展示义勇军抗战史实场馆的空白。


桓仁的魅力在生态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隶属于本溪市,这里是最适宜居住的生态之都,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辽宁省最佳人居环境奖等殊荣。桓仁拥有辽宁五最:辽宁最高的山佛顶山,辽宁最大的人工湖桓龙湖,辽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辽宁最优质的水,辽宁最优质的的空气。


桓仁的神奇在景观 

桓仁全县旅游资源占本溪市旅游资源的50%以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东方第一卫城——五女山山城世界地质一绝——地温异常带世界地质奇观——浑江河穴(地缸子)中国唯一具备四灵、太极地貌的八卦城——桓仁八卦城,中国最神奇的太极图——浑江太极图,中国东北人类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牛鼻子遗址(距今七千年前),中国海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枫叶景区——枫林谷中国最形象的天然地图——大雅河漂流叠石中国地图,中国最长的旱洞——望天洞,中国动植物基因库——老秃顶子山东北第一漂——大雅河漂流等景观,被世人誉为:诗画山水,神奇桓仁。


桓仁的纯美在人文 

桓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桓仁旧城是全世界唯一的太极八卦县城太极八卦县城与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并存,形成了易经文化与高句丽文化的完美结合。桓仁还拥有天后宫、兴隆寺、伪县公署旧址、五女山博物馆、建州女真历史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李秋实纪念馆等承载桓仁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这里还是中国第一首采参歌——《人参赞》东北第一首爱情歌——《黄鸟歌》的诞生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古老的高句丽农乐舞——乞粒舞依然向世人展示着桓仁先人的歌舞天赋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


Archiver|手机版|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 ( 辽ICP备2021009674号 )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3-3-27 12:29 , Processed in 0.027047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