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影像资料 查看内容

影像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 文史资料 >> 影像资料

武汉会战双方阵亡数2.2比1,但你知道之前的淞沪会战有多惨烈吗? ... ...

2021-12-30 09:40| 发布者: 版主2| 查看: 2185| 评论: 0|来自: 腾讯网

  武汉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中,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当时国军武汉会战的最低战略目标是迟滞并消耗日军于武汉外围,最高目标是以中部丘陵地带和长江为依托,将战线稳定在中部山地地区。

  会战中的所有战略动作也都是以歼灭或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但结果就连最低战略目标也只完成了一半,迟滞但未能消耗。

  会战后日军也确实无能力发动如淞沪,武汉类似的战役,国民政府方面承认武汉会战之后为抗战第二阶段。日本也看到中国以空间换时间,达到拖住日军的目的,使得日军必须要稳住已占领区,从而改变策略,以诱降国民政府为主。

  但是不管当时局势有多差,许多人甚至都起了投降的心思,蒋介石依旧坚定“与其屈服而亡,故毋宁抗战而亡”,所以从武汉会战的结果上看,虽然城市丢了,但是战略上是胜了。

  在一年前抗日战争刚爆发时的淞沪会战虽然规模不及武汉会战大,但是论惨烈程度,整个抗日战争中几乎很少有战役可以与之相比,将近8比1的阵亡人数让人胆战心惊。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七七事变之后我军与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且将组建不久的空军投入战场。这场战役双方都没有想到对方的决心会如此坚定,以至于后来战况变得异常惨烈。

  首先,双方都有把上海作为决战地区的想法,但是原因却千差万别。我军投入大量兵力,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坚决要一次把日军打怕、打退,然后签订和平条约。

  而日军的想法刚好相反,他们投入了精锐部队,并告诉他们这次战役是为了救被困在上海的日本侨民,打完这一场仗就可以回家了,给士兵们打鸡血。最后两军相遇的场面可想而知。

  在八月中旬左右,我军利用“大山勇夫事件”带来的机会,偷偷地将德械师运送进上海。接着便全面进攻驻扎在上海市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和侨民义勇军。

  最后德械师虽然将日军驻扎在市区中的据点都清除了,并且还将战线往前推进到了日租界,把剩下的据点都分割孤立起来,但是我军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为代价。

  蒋介石眼看战况再继续发展下去会损失更多的部队,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停止进攻,等待和日方的调停。可日军却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等到了增援部队,导致我军最后并没有按计划完成将日军全部消灭在上海的目的。

  到了八月下旬,我军与日军都开始一直派出增援部队,双方比拼消耗,日军利武器装备的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我军利用地形优势挖战壕防御。

  经过长久的拉锯战后,日军联合海军陆战队想要把坚守在市区的我军部队歼灭,但是遭遇到了我军在沿岸驻扎的部队顽强抵抗。

  十月份中旬开始,日军开始用之前准备好的炮火掩护他们的进攻部队,压制我军的火力,最后在苏州河的两岸展开激烈的攻防战。不久后日军的部队全部上岸,蒋介石知道真的受不住了,再守下去只会徒增伤亡,无奈地下令撤退。

  宝贵的经验

  在长达三个月的战役中,我军和日军双方的消耗都非常大。我军投入了八十万余兵力,伤亡三十万余人,日军投入二十万兵力,伤亡四万余人。

  虽然这次战役并没有完成让日军谈和的主要目标,但也利用了这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其他部队和军需都迁移到了西边,为将来的抗日战争做下了长久的准备。

  这场战役我军和日军都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决策,基本上就是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拳,谁躲谁是孙子。正是因为这样,双方在战术上都是比较失败的。

  因为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那时候的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完全跟不上日本,所以在德械师打完了之后只能派出良莠不齐的杂牌军了。

  淞沪会战之所以打得不好是因为当初设立的目标有点异想天开,太高估自己了,可要是以现在的上帝视角去看,淞沪会战打的还算可以了,惨烈也是没办法的。

  而且淞沪会战那时是必须要打的,因为日军拥有上海的港口和海军陆战队。假如我军不选择在上海打这一场战役,那到时候就需要部署大量的兵力在京沪线上监视日军的动向。

  在七七事变之后,其余几个战区的作战都陷入了困境,选择在上海开战其实是“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的无奈之举。

  不过虽然淞沪会战是必须要打的,但是它打的时间太长了。在前面也说了,蒋介石看着精锐部队牺牲太多,几次下令停止进攻就是想等调停,但是一直等不到,反而是日军等来了第二次的增援。

  假如在那个时候蒋介石就下令撤退的话反而还可以保留更多实力,也是为之后长久的抗战做准备,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我们的海岸线全部都被日军封锁,先进的武器装备失去了来源,自己为数不多的工业基地也被日军占领。

  宁死不屈

  值得一提的是,广为人知的“八百壮士”就发生在淞沪会战中最后一场小战役。九月三十日的清晨,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我军的火力被压制,陷入了苦战,死伤惨重。

  在十月二十六日晚,守卫大场的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奉命率领部队所剩的四百余人死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

  谢晋元和他的部下每个人都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决心,用沙包把门窗全部封死,二楼以上的窗户留下一半当做射击口,电线也要全部都切断,并且禁止生火煮饭,生怕炊烟会暴露自己。

  因为四行仓库离英法租界比较近,而且还有大型的煤气包,两种原因让日军不敢使用大范围的轰炸,怕引起不可控制的后果。之后故意放出消息“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就是为了迷惑日军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这场战斗极大的鼓舞了整个上海人民的士气,很多老百姓隔着一条街为战士们加油助威,并时不时用各种方法给我军提供日军的行踪。

  因为日军的加农炮并不能对四行仓库的厚墙壁造成特别大的损害,为了早点越过四行仓库,日军想办法把四行仓库的水给断了,不过到了晚上,老百姓趁着夜色悄悄地把粮食和水都给战士们送过来。

  必须承认的是,四行仓库就是上海最后的堡垒,是抗日战争真正的最前线。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小结:

  其实淞沪会战中的国军并不只是知道消极的防御,也曾发起过多次短促的进攻,可就像第一次进攻日军在市区的据点一样,损失惨重。

  原因是国军的高级指挥官对现代战争的了解程度不深,这毕竟也是亚洲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场现代化战争,有不足的地方很正常。在之后的武汉会战中,就是吸取了淞沪会战的经验,最后才能把伤亡比给降下来。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4-4-25 23: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