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军:身世最正,前身是黄埔教训团,后扩编为党军一师,在1925年8月和第2师(由教训4、5团编成)合并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东征、北伐都立下赫赫战功;在华夏大战、苏区作战,都有不错的体现。抗战期间,参与淞沪会战,潢川作战。之后驻防陕西。尽管因作战有限,在诸军中越来越淡化。但该军出过多位大将,集团军司令。
第八军:尽管第八军的编号一向有,但松山攻坚战的第八军到了1941年才成军。1941年5月,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一军改编为第八军。郑洞国任军长。1943年1月,何绍周接任军长。2月,该军由湖南开往贵州整训。在1944年的滇西反扑中,该军是进犯主力,担任松山攻坚,前后进犯屡次,伤亡惨重,终究攻破松山,打破日军的滇西防护系统。《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边的虞师就应该是该军的一部分。
(竹内联队守德南天门就是远征军有必要霸占的当地)
第十军:泰山军。抗战时成军,有丰厚的作战经验,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该军都担任护卫长沙城的使命,在整个战区的会战中起砒柱中流作队,三次都在十数万日军围住之中,沉着应战,力挫日军矛头。在常德会战时,给敌第3师团以重创。1944年6月-8月衡阳护卫战,日军前后三次总攻,耗时47天,伤亡惨重。在1年后的长沙受降,李玉堂将军文日军将军日军伤亡,答复在八万。可见该军战斗力。
第13军:该军建立时刻也比较晚,成军于长城抗战。1933年夏,国民党军为加强长城沿线的抗战力气,将第88、第89师合编组成第13军,钱大钧任军长。1935年9月30日,汤恩伯正式任该军军长。13军在抗战初期参与南口作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争、兰封会战。之后长时间驻防豫中,在1944年,豫中会战失利。后调入贵州,参与雪峰山作战、广西反扑战,重振雄风。
52军:素有“国军第六大主力”之称,建立于1937年,根本战力为第二师与第二十五师。抗日战争初期参与台儿庄战争、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争,日军进驻法属越南,第五十二军调防云南南部,避免日军进犯滇南。是国军最终推到台湾仅有一支整建制的部队。
71军:成军于抗战。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后,国民党戎行进行整编时,以第87师扩编为第71军。该军组成后,先后参与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作战。1938年5月初,该军进行扩编,之后,参与了豫鲁皖边区域作战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完毕后,第71军从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辖整训,下辖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之后,长时间驻守四川,后又驻守滇西,在滇西反扑战中立下战功。
第四军:北伐身世的部队。北伐、内战都立下大功。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利被撤销编号,军长被枪决。离别历史舞台。
第七军:桂系的中心部队。有钢七军之称。在北伐时期就立下赫赫战功。龙潭战争打败孙传芳,保住了南京国府,之后征伐唐生智,宁汉合流。在抗战中参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后长时间驻防大别山。抗战后,军长带人首先进入南京,蒋很盛怒。之后长时间驻防与华中区域。
第三十五军:傅作义的发家、看家部队。参与过涿州、华夏诸次大战;抗战前,百灵庙战争打出国威;太原会战时,死守太原五日;冬天反扑作战,克复五原,击毙日军中将。是国军中罕见的在抗战中对日军进攻的部队。
来源:网易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