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伪北大医学院毕业纪念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需要查询更多档案文献请注册VIP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VIP会员注册

×
F21ZTT83Z3Z2Nm87.jpg


图1:位于后孙公园的平大医学院主楼



我就长话短说了。先是在1927年,穷途末路的北洋政府为了缩减开支,将北京的国立九校强行合并改组为京师大学校(北京大学和医科大学当时都是国立九校之一)。1928年国府北伐胜利后,搞了一次“大学区”的整合改制,又把天津的北洋工学院和保定的河北大学拉进来入伙。这次改制反对浪潮极强,很快也就宣告夭折,但却因此诞生了一个畸形的庞然大物——国立北平大学。要说起来,北京大学名义上也曾成为北平大学(为了尽量避免混淆,下文统称为平大)的一部分呢!


不过在合并之后,北大一直就没消停过,人家牛叉校友如云,腰杆硬的一比,1929年就重新恢复独立身份了。医大(即此时的平大医学院)则没这么深的道行,只好默默留在了这个松散的大学联盟里。抗战爆发后,平大西迁陕西合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不过它的体量太大了,仍有为数众多的校产和师生留在了北平,后来成为粉墨登场的伪北大的重要班底(当然,真北大对此也是有所“贡献”)。由此大家也不难明白伪北大和北大之间的区别了。


平大医学院就是在这会儿摇身一变成为伪北大医学院的。据统计,战前平大医学院有学生约百人,留在北京的约八十人,凭借着“健全”的师生和器械,1938年5月,医学院成为伪北大中最先开学的一个,鲍鉴清教授“荣升”院长。


到抗战胜利的时候,平大早已在西北化整为零落地生根,还肩负着振兴西北教育之责,遂没有再复员回北平。倒是北大回来后,反过来把伪北大这一摊(大部分即原来的平大)一并收编了,于是医学院也就成了真北大,后来虽有分合,最终又融为一体,即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当时的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激烈坚持汉贼不两立的态度,怒斥这些曾在伪北大任教职的人为“文化汉奸”,一概予以开革,还对鲍鉴清等首要人物的汉奸罪进行了控告。但后来鲍被判无罪,傅斯年怒不可遏(其实鲍鉴清确有汉奸实锤)。
cCGmzbJDWooGJMVb.jpg


图2: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



不过对于伪北大的学生,傅斯年倒是认为“青年何辜”,给予了宽容同情的态度。对于1943年毕业的伪北大医学院同学,许多人就更有情有可原之处了。因为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诸如燕大、辅仁、协和这些教会大学基本还能维持正常办学,成为许多不愿接受奴化教育的青年的优先选择(当然了,您得有money才行)。随着英美对日宣战,协和医学院和燕京大学停办,部分学生只能转到伪北大医学院继续修业。不然呢?那就只好荒废学业,回老家吃干饭了。


好了,这段历史也讲得差不多了,最后,让我们回到这本纪念册上来吧。在姚夔龙同学所撰的序文中,他自嘲了它的简陋,却也不无自豪地表示“虽百物昂贵,然未尝稍籍他人之资,吾班同学咸能为感情而尽力”。与编纂传统不同的是,纪念册中对于校史并无提及(但有不少校景照片),教师皆无收录,我觉得除了物价因素之外,这背后更隐含着同学们朴素的爱国情愫。因为要说校史,1938年之后的事有些难以启齿,要收录教师,里面有很多日本人不写也不是,索性,就都不提吧。


在序文中还有一句话让我挺吃惊,如果其所言属实,从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成立开始,该校同学从未编印过同学录一类东西,显得比较隔路。也就是说,这本小册子还是三十多年来该校同学的处女作呢!这也是前面我为啥说它简约而不简单的原因。
GaA14jNVkRgk9VtR.jpg


图3:1943年伪北大医学院毕业同学合影



经我整理,这一届一共毕业了54人(名单稍后可参见我博客“静思斋历史文献收藏研究中心”博文)。我把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一一检索了一遍,能查到记载的竟有22人,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成为知名专家教授,在领域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有冯传宜、陈海辰等成为院长、泰斗级的人物。这大概能算是伪北大做过的一件“好事”,毕竟无论什么时候,医学总归是治病救人的——虽然它治不好汉奸的软骨头。
p680k3U363L77La6.jpg


图4:日常实习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4-4-20 05: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