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口述回忆 查看内容

口述回忆

您现在的位置:  >> 抗日战史 >> 口述回忆

唐生智回忆南京保卫战

2022-5-16 17:4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79| 评论: 0





唐生智,在儿子唐仁和眼里是个隐忍、沉默的人。 


不谈往事,是唐家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据唐仁和回忆,在 “最困难”的时候,唐生智已经整天不出门了,就一个人呆在屋里。冬天里,唐怕冷,全家把所有的木材都劈成柴,放在他的房间让他烤,墙壁都熏黑了。如果不是1968年,“被软禁”期间,单独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唐仁和恐怕不会听到父亲亲口谈论南京保卫战的。对于当时的南京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唐生智而言,南京一战是他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家父唐生智生前在中国历史上虽称不上大人物,但在中国百年史中也是际会风云之人。   


家父一生坎坷,经历的大事件太多,我最关注的是家父“南京保卫战”前后的是是非非。


有史料说,“南京保卫战”是家父唐生智自告奋勇承担的。就这一点与实际史实不合。 

 
在南京决战前夕,蒋委员长登门找我父亲商议。委员长对家父说:孟潇兄,大敌当前,你看谁来担任守城主帅为妥? 家父虽不说心领神会,但知国难当头,自己不能不表明态度。


家父对委员长表示:委座,如果在明天的军事会议上遇有什么困难,小弟会自告奋勇担此重任,您就放心好了。委员长笑了:我就要孟潇兄这句话。 


在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经一段沉默,唐生智成了唯一表态者。因为各位将领都知道南京是守不住的。


会后,蒋又找唐生智。蒋说:“我们出去看一看。” 主要是看桂永清所指挥的教导总队的阵地。唐回家以后,就要参谋处赶快拟一个城防计划准备次日亲自送给蒋看,并推荐谷正伦、桂永清为城防正副司令,或再加上罗卓英为总司令。 


总有人写的资料说我父亲自告奋勇守南京,我父亲是没有办法的。


有些资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不是很准确。现在慢慢开始纠正。包括我自己,我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我也是在慢慢地往前补课。
  


父亲作为南京保卫战守军的司令长官,战败了,战争是局部的失利了。作为军人而言,他是南京卫戍司令部长官,在指挥上总有点责任,但不是说完全的责任。 


我父亲也知道南京守不住,全部是从淞沪战场上撤退的部队。说是说只要你守一个星期就可以了,但是不可能只守一个星期。 


当时包括我母亲在内,全家人都在南京。我母亲还记得,那个时候天上是飞机,天天轰炸,我们住的地方都落了炸弹。我们家还有一条狗都炸死了,父亲特别喜欢喂狗,是一条德国的狼犬。  


开战不久,蒋委员长为了保持实力,坚持持久之战,多次命令撤退。加之顽敌进攻猛烈,反而使撤退无方,溃不成军,致使日军逞凶,屠杀无辜。 


所谓撤退,实际上是指挥各个防线相机寻找敌人火力薄弱环节突围。在指挥撤退或突围方面,家父的确有很大的失误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是他的职责所在。  


南京失守以后,父亲向蒋介石述职了。后来成立远征军,蒋介石就跟我父亲说让他去远征军当司令,我父亲就说他身体不行去不了,就没有去做远征军司令。一是他自己身体条件差,再一个压力也大。蒋对他还是很宽宏大量的。从蒋介石的日记,还有台湾的资料来看,蒋介石都没有对我父亲说什么,一直没有说什么。 


我父亲二十多岁就开始信佛了。他总说一句老话,人在做事,天在看。凡事自有公论。 

————————————————


数十年前的南京城并不是一座不战而亡的城市。因為各种影视作品只专註於表现南京大屠杀,所以大多数人只知道在南京是发生了中世纪式屠城。但对於南京保卫战很多人或是不知道,或是存在种种误解和谣传。南京不是华沙,不是巴黎,不是雅典,也不是布鲁塞尔。这座城市的保卫战曾经有悲壮和惨烈的开始,也有过令人叹息和哽咽的结局。  


12月13日,日军正式占领南京 。根据《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南京保卫战》记载:南京卫戍军突围约45000人,阵亡与被俘约36000人。 

Archiver|手机版|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 ( 辽ICP备2021009674号 )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3-3-27 12:32 , Processed in 0.027402 second(s), 16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