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校史沿革 查看内容

校史沿革

您现在的位置:  >> 讲武堂史 >> 校史沿革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武汉分校简介

2022-5-15 18: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49| 评论: 0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门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简介

    1926年7月,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电请蒋校长在武汉设立分校。1926年10月,北伐军光复武汉,国民革命的浪潮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流域。为迎接革命大发展,满足政治、军事人才的需要,校长蒋介石委派邓演达为主任委员负责筹备,同时电请国民党中央党部将本校政治科移至武昌。校址定在位于武昌文昌门、平湖门之间的两湖书院旧址。确定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同时面向全国招收新生。

    1929年4月28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正式开办,1929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大典,1930年7月26日举行毕业典礼,后毕业生分发到各师见习。此期应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三期,比照本校列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

    第七期学生毕业后,奉蒋介石电令,学校在上海、武汉招收高中文化程度的第八期入伍生一个团,计1428名。1930年10月15日开学,1931年冬入伍学习期满,正式升入该校学习。1932年4月,武汉分校按蒋介石命令并入南京本校,学生编为南京本校第八期第二总队,1933年11月毕业,共1240人。分校停办后改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

    1936年初,陆军整理处军官教导团奉命停办,恢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专门训练下级军官,同年10月1日正式开学。分校主任刘绍先(后为李明灏),副主任白兆琮(后为毛福成)。校部设教育、总务、政训、经理、医务5科。至1937年12月,分校共开办军训班、军官和军士教导总队各一个总队,共毕业学员2200余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中央军校武汉分校,迁往湖南省武冈,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

孙总理中山先生遗像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同学录序

甘芳

    本分校同学快要毕业了,同学诸君想编印一本同学录,本作为永久的记念!要我做一篇序言,在这“烛泪蕉声催人离别的时候”,我自觉黯然神伤,本没什么语言可以道破离绪的,但是一想同学录的编印,一方面是在纪念同窗过去切磋琢磨的陈迹与将来展忆的依迟的情感,一方面是在本总理的遗教发挥亲爱团结的精神。所以于惜别之余,也得为我亲爱的同学略晋一辞,总理指示我们:国民革命的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又教导我们要立定济弱扶倾的自愿以期促进世界大同的实现。这个目的和志愿是很远大的,非可一蹴而成的。所以我们的革命工作就不是短时间所能做了,而是很悠久的了。本校是革命的大本营,自黄埔发轫,蒋校长苦心缔造以来,已经几多先进同志的努力与牺牲,在短少时间中把国内大小军阀次第扑灭,成就了一篇光荣灿烂的历史。但军阀虽然打倒,不过是解决了国民革命中的先决问题,除去了革命过程中的障碍。要想达到总理所指示我们的目的,还须要遵照总理继续努力的遗训,一方面积极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一方面努力打倒世界一切帝国主义。诸君来入军校,当然是抱着献身党国的志愿;须知我们承袭了总理诸先进辛苦的革命遗业,当要勿负前人,思所以发挥光大之。那么,这个建设新中国与打倒帝国主义的使命,是诸君必须努力担负,毫无旁贷的了。

    现在训政开始,国民政府一方面积极从事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中国;一方面以最大的决心与努力对外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铲除一切赤白帝国主义和鹰犬,诸君毕业后,就是要投身到革命战线上去参加作战。我希望诸君要负起建设新中国与打倒帝国主义的重大使命,努力奋斗,去完成总理的遗志,去得到比诸先进所已得到的光荣历史更为光荣。

    诸君在校数年,虽屡经变乱,还能够保持天真,专心学业,是很难得的。最近讨冯讨唐诸役,卫戊武汉,维持后方,又经实际参加革命工作。我相信诸君一定有明确纯正的革命意识与坚定不移的立场,一定能够负起革命未来的使命。但是我还希望诸君要继续修养学行。伟大的总理努力四十年屡仆屡起,再接再励,始能推翻满清建成民国。英(敏)的蒋校长奋斗多年,始能铲除国内军阀,奠定党国基础。革命事业是何等艰难悠远的事业啊!诸君既负有重大的使命,还要随时随地注意自身学识品德的增长,总理说:“我们现在要能够齐家治国,不受外国的压迫,根本上便要从修身做起。”又叫我们:“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从一个人内部做起推到太平止。”可知一个真的革命者——一个三民主义的真实信徒,必须随时随地求自身德业的增进,才配说努力革命工作!左传说:“夫学,殖也;不学将落。”诸君来校成绩虽好,以后若不继续努力,渐渐就会继续荒落的。子夏说:“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我希望诸君一面从事工作,一面还要研究些学问;以求日习不忘!还望随时做一番存养省察的工夫,以求以求自勉不堕!然后才能本着革命的大道谨做一番平天下——促进大同的事业!这是我很希望于诸君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总共20万黄埔生中,战死者高达19万多人,仅万余人幸存。据《国民党研究资料丛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抗战期间国军一共阵亡132万人。简单计算,阵亡的黄埔生占全部牺牲国军的约14.4%,即每阵亡100名国军官兵,就有至少14人是黄埔生。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在各地设立分校,培养军校学生,为抗战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补充前线兵力。黄埔军校毕业生、也包括在黄埔军校培训过、上过学、或者上过一段时间又退学的等等,合计20多万人里,他们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为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抗战后的统计资料,黄埔生在战后幸存者仅1万1000多人。牺牲率高达95%,其中少将以上阵亡将领就达100多人。

    隆桂铨,被誉为黄埔军校抗战牺牲第一人。1937年8月12日夜,南口战役中,国军第89师师长王仲廉下令,由第529团团长罗芳珪亲自率领第3营的第7、第9连,向南口镇阵地的日军坦克部队发起逆袭。第7连连长隆桂铨和战士们全身挂满手榴弹,毫不犹豫冲向日军坦克。在激战当中,隆桂铨壮烈牺牲,他毕业于黄埔七期武汉分校,湖南宁乡人,时年25岁,是抗战8年间牺牲的黄埔第一人。与隆桂铨同时冲向日军坦克的战友、第9连连长王友光,湖北人,毕业于黄埔7期。在南口战役中他率部坚守阵地,身负重伤;在送往后方医院途中,遭受日军战机轰炸,壮烈殉职!

隆桂铨,晋卿/25岁/湖南宁乡/横市周玉泰号转黎家堆/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武汉分校步兵第四大队十二队


    淞沪会战中,基层连排长大都是黄埔军校第7至11期毕业不久的学生。前线官兵相互勉励,誓死保卫祖国,其抗战意志之坚定,战斗士气之高昂,令人敬佩。南京会战中,牺牲的黄埔生基层军官更是数不胜数。

    抗战期间,20万黄埔将士与日军英勇作战,谱写出许多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悲壮诗篇。他们为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们以自己的热血和牺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196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20周年之际,日军退役中将吉田在东京发表文章说:中日之战,日军之败是由于统帅部对中国20余万受过黄埔教育之军官的英勇爱国力量,未有足够的估价。

――《人民在线观察》


热情(权当本期按语)

    “撺掇”,除了有“1、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2、催逼;催促。3、张罗,安排。4、帮助。5、古典戏曲乐器演奏术语。6、上下地乱窜。”的释义之外,在我认为,还暗含有“鼓惑、唆使”之意;娄氐镇文史馆实际上就是宋国洪“撺掇”的结果,结果是两年多之后,我,还在同他、他(们)一块做,而且还做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

    宋国洪对于家乡,具体来讲就是西阳这砣地方,怀着一种过份的热爱,因过份而往往显得偏执,因偏执而认真而不计个人得失,甚至连“丝毫可能”也不放弃;就这样,为找到西阳人蒋中伟先生更多的线索,他竟花800元购回了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武汉分校同学录》的影印本,当时我也有一点小小的懵了;

    当宋国洪把蒋中伟先生的照片交到亦已年迈的蒋昌森手里,蒋昌森一看到父亲年轻时英气勃勃的戎装照,泪花瞬间溅现眼眶,这照片他可是第一次看到,且他父亲蒋中伟先生业已去世近60年;此情此景牵人肺腑,让我真切地感觉到了宋国洪憨实、淳厚的份量,他于我的“撺掇”虽不乏小小的伎俩,但却有着浓浓的出于对家乡的热情;

    其实这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武汉分校同学录》已是一份非常难得的文献资料,它收录了民国十九年七月在武汉分校毕业的所有学员照片及通讯地址,具体到湘乡县,计有教官4名,学员110名;后来,我(们)就想,把这114名当年在武汉分校担任教官及学习的湘乡人摘录出来,或许,或许还能让他们的亲人看到,或许还能让他们的亲人一睹他们当年的风采,或许还能于凄清的心底多少留下一点点慰藉……

    于是抄录,于是翻拍,于是编排,于是又想到当初宋国洪购回这一册资料其实还是有着它别样的意义的;

    于是又要牵扯到另外一个词,“热情”;它是有热度的,非常具有触摸感,至少它的温度要比体温要高;“实际上,一直以来支撑我们的,还有巨大的热情!”,如果稍显矫情一点,“是对生活的热情吧!”这同宋国洪对家乡热爱的维度是一致的,热,热一点,就像是在非洲,就像是在北纬28º的8月,“热”所产生出来的种种激情;更多的时候,“热”,是具有活力的;“热”,意味着是,活的;

    附识:娄氐镇文史馆于此所录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武汉分校的114名湘乡籍教官和学员,期望诸君广泛转发,而有幸能为其中者的亲人保存,并翻印置于神龛之上;果如此,当是对所怀“热情”的一种回应;足矣,事实上于娄氐镇文史馆本身而言,这就是“对生活的热情!”,而且,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热情!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武汉分校湘乡籍教官(4名):

少校军械科员/曾保年/32岁/湖南湘乡


少校区队长/武彛/恭元/26岁/莲花六都大山区增荣堂


少校区队长/黄楚雄/紫麟/32岁/谷水壶天镇太和春转


教导队学兵连少校连长/胡啸环/28岁/县城云门寺川门湾周南乔转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武汉分校湘乡籍学员(110名):

步兵第一大队

第二队

曾镇国/广心/21岁/衙门前照墙内左侧曾三省堂


陈辉/玉生/19岁/谷水十六都黄塘新铺子交


第三队

谭自强/天行/22岁/北门外若生堂转二都柳新树铺新星冲


步兵第三大队

第七队

沈鑑/博蕴/22岁/二都城前铺转碧塘


第八队

贺国武/第昂/28岁/壶天市转双江口周吉太交


吴劭桓/笑痕/25岁/潭市邮局转


朱让/绍章/19岁/山栆市王新胜药号代转巴口石泉坳蛇形嘴交


第九队

胡来/文清/24岁/二都兆瑞下区铁炉塘


步兵第四大队

第十队

陈华芳/乐生/25岁/石狮江陈星福堂


彭桂仙/彬初/25岁/十二都石柱塘邮转育铺湾


谭越/国屏/25岁/十三都白田邮转谭寿松堂


谢世年/瑞翔/23岁/谷水毛田茂塘湾谢积厚堂


潘连陛/24岁/西门外壕塘口悦来局潘存信堂


周邦彦/詠霓/26岁/杨家滩梅林江对河山北第周师竹堂


谭伯英/26岁/仓前总谭华兴号转


龚俊/禹岐/23岁/十二都马龙桥邮转井冲湾


李沪/申生/21岁/谷水市转喻坊李端生号


陈丝纶/资源/21岁/石狮江邮转九都泥湾伏狮坪陈和家堂


罗遇林/毅盫/19岁/二十三都井市街邮转十四都六区罗高名堂


章庆先/穗九/24岁/草萝巷彭永华号转四都轧桥东塘铺大塘冲


陈国藩/义彰/28岁/谷水白鹭湾画竹园转


王潜修/龙瑞/24岁/谷水分水坳刘萃顺堂转


贺元翼/洁仙/25岁/永丰太平市贺素位堂


谢时福/瑞柏/25岁/永丰嘉谟镇曾家湾积庆余转扶洲龙谭江


李纯/汉春/23岁/四都轧桥圳箕台中立阁李必达转


颜永珊/坤棠/28岁/杨家滩河公桥萧庆记转颜家湾


钱云海/贵如/27岁/坪政桥兴顺槽坊转


刘泽湘/鸿滨/28岁/谷水横街复顺和转沙坪刘家湾


谢重辅/少安/21岁/谷水彭祠对门谢生甫转扶洲槐石桥

蒋中伟/汉英/21岁/谷水高桥日升号转


李焜/爕荣/26岁/潭市十一都青山区益家屋场


葛楚芸/葙菘/21岁/二十三都井市街邮送花桥樟木嘴葛忠信堂


邹九皋/28岁/巴江转八都四区石斗冲


周光陆/梅芳/24岁/谷水羊古市正义和转大光塅


李怀德/以诚/25岁/十三都长江桥邮转茶子坳石门冲


傅梓春/振威/23岁/十八都壶天市大和春号转横东冲


周宗飏/武扬/26岁/十五都新桥上首官家衕周萱荫堂


周伯纯/谷亭/19岁/新桥镇四方坪中立庄


朱福斋/涤云/25岁/北正街沈全吉转


Archiver|东北讲武堂历史研究中心 ( 辽ICP备2021009674号 )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3-6-8 02:22 , Processed in 0.041801 second(s), 17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