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人物
他当时并没有牺牲,只是受伤了——对一张著名抗战照片的考证 ...
2022-5-10 15:47| 发布者: 明月江客| 查看: 2640| 评论: 0
这是一张流传很广的抗战照片,也是一张令人心碎的照片。照片中,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满脸鲜血的斜靠在土坡上,他的头部无力的偏向一边,破烂的草鞋也只剩下了一只。 ![]() 这张照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容易的认为这位士兵已经牺牲。事实上网络上各种对这张照片的注解,也都说是抗战中牺牲的士兵。并且这位士兵所在的部队,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川军部队的,也有人说他是桂军部队的,也有人说他是八路军。他,已经成了抗战中牺牲的军人代表形象。 这张照片也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谜团:他是谁?他究竟是哪一支部队的?他真的牺牲了吗?他是在哪一场战役中牺牲的?在什么地方牺牲的? 笔者手里恰好有张原照片的英文档案注释,注释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受伤的中国士兵在阵地上。1945年4月。 注释虽然很简单,但确定了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1945年4月。而且,这位士兵当时并没有牺牲,只是受伤了。 笔者又发现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拍摄的同一场景的照片。照片中这位士兵已经全身裹满了纱布,年轻的脸因为伤口的剧烈疼痛而扭曲变形。显然,这位士兵并没有阵亡,他是因为受伤而昏迷过去了。 ![]() 对比第一张照片,发现了诸多的共同点: 毫无疑问,这两张照片是同一系列的图片,照片中的为同一个人。然而两张照片的英文档案标注拍摄的时间不一样,第一张照片标注 那么,这个照片究竟是1945年4月拍摄的还是1945年5月6日拍摄的呢?笔者发现这一系列照片中也有拍摄的其它受伤士兵的照片,美军通信兵的英文注释都是拍摄于1945年4月,士兵的番号为19师57团。根据这同一系列照片英文档案注释多方对比,笔者认为,第一张照片的注释是准确的,拍摄时间应该是1945年4月! 在这一系列照片的英文注释中,发现了其中两张照片中,美军通信兵注释的拍摄地点名叫“Kiangkoa” 笔者敏锐的意识到这个“Kiangkoa”地名应该是“江口”。有了江口这个地名,有了拍摄时间,有了部队番号,结合战史,这张照片的背景历史就变得鲜活起来。 1945年4月初,侵华日军垂死挣扎,发动了湘西会战,意在夺取国军在湘西的重要机场——芷江机场。日军兵分三路发动进攻,以中路的116师团为进攻主力。在国军四方面军各部的一系列顽强阻击下,116师团的推进变得十分缓慢,于4月底前进到洞口县江口镇附近的青岩,江口镇似乎已经成了日军唾手可得的目标了。 ![]() 湘西会战期间,国军在做战前动员 4月28日,100军19师57团团长钟雄飞率部抢占青岩阵地布防,4月29日,即与日军116师团133联队发生激战。重孝在身的钟雄飞团长率部与日军血战九个昼夜,牢牢的守住了青岩阵地,与74军57师一道,取得了江口保卫战的胜利,为国军获得湘西会战的辉煌大捷奠定了基础。战后,国民政府为100军19师57团颁发武功状一轴,以彰其功! ![]() 重孝在身的19师57团团长钟雄飞(右一戴黑纱打电话者)在江口镇青岩阵地指挥作战 湘西会战中,19师57团各部被拆散分开,驻守各交通要道。57团1营驻守芙蓉山和桃花坪,57团3营9连驻守岩口铺,团长钟雄飞率领2营,3营(欠第9连)驻守江口附近一线。照片中受伤的战士,拍摄地点位于江口附近,那就应该是57团2营、3营(欠第9连)中的一员。 ![]() 湘西会战期间,国军的炮兵阵地。 综合照片中的英文档案记录,结合湘西会战战史,对文章开头中的照片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遗憾的是,笔者多方搜寻资料,都没有发现关于这位英雄的名字记载。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然而,抗战,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无名英雄,以他们羸弱的血肉之躯,铸就不屈的救国魂!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